黄桥工业园
黄桥工业园区是江苏省级现代装备制造科技产业园,中国和奥地利官方合作共建的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园区规划总面积18.6平方公里,一期5平方公里核心区内“七通一平”全部到位,“五横六纵”的发展框架已经形成,绿化、亮化、美化、净化等实现全覆盖。黄桥工业园区在长三角经济圈中处于承接东西、沟通南北的通衢要冲。高速公路、铁路、水运、空运已组成密集、便捷的立体交通网络。京沪高速、宁通高速、宁靖盐高速交汇连通,上海虹桥机场到达黄桥工业园区,由沪宁高速——沿江高速——过江阴长江大桥, 15分钟即可到达宁靖盐高速设在园区的出入口,下高速就到达园区的腹地,总车程约2小时。距扬州泰州国际机场、南通、无锡、常州机场仅一小时车程。规划中的沪泰高铁通车后,40分钟将可到达上海;
铁路:连接陇海线和京沪线的新长铁路在园区核心区域设有客货运输编组站。
水路:距黄桥40公里的泰兴港为国家一类开放港口,可直接停泊外籍船只港口为天然良港,枯水期水深15米,丰水期水深20多米。区内5KM的深水长江岸线已建有化工、建材、液化气、油品等多座码头,现最大码头泊位为5万吨,可开展集装箱和散货的装卸业务,年装卸量为45万吨左右。距如皋港、江阴港、泰州港等国家一类开放港口仅1小时车程。
虹桥工业园
江苏省泰兴虹桥工业园区,始建于2001年9月,2005年被正式批准为省级工业
虹桥工业园
园区。园区辖虹桥镇,总面积111.6平方公里,区内主导产业为船舶制造、生物医药、机械铸造、轻工电子等。园区近海濒江,地处泰兴市西南角,与无锡、常州、镇江隔江相望,水陆交通便捷,地理位置优越,经过多年建设,园区基础设施配套齐全,项目投资服务优质高效。
园区秉承“追求卓越、实现跨越”的虹桥精神,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高起点规划了四个区中园,即医药产业园、船舶工业园(现已引进扬子鑫福造船,港华船业等)、沿江物流加工园、高新技术产业园,通过几大板块的联动开发,逐步将虹桥工业园区建设成为重大项目的首选区、优势产业的集聚区、科技创新的先导区、泰兴经济的增长极。
城东工业园
泰兴市城东工业园近城傍路,交通便捷。园区东首设
泰兴城东工业园
有高速互动立交,京沪(宁通)、宁靖盐高速纵贯南北,334省道、如泰运河横穿东西。距新长铁路泰兴站18公里、泰州港万吨级集装箱码头12公里;距浦东、虹桥、南京国际机场2小时车程。距市商业中心5公里、市行政中心2公里。[6]
城东工业园充分发挥产业的比较优势,积极发展机械、电子、新材料和地方特色资源开发等优势产业,着力形成定位科学的园区产业特色,择优引进高技术含量、高经济容量、高附加值、高经济效益的项目进入园区,尽力打造科技园区、环保园区、和谐园区、效益园区。
2011年,城东工业园,已引进落户项目48个,其中外资项目3个,开发实施1000万元以上项目35个,投资总额16.8亿元,注册资本2.5亿元。落户企业中,已建成投产项目28个,在建项目16个,待建项目4个,预计全部项目建成后,可增加工业产值30亿元。
发展目标
(一)经济实力和文化实力显著增强
地区生产总值年递增13%,超80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1万美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年递增25%。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递增25%左右;工业技改投入、工业国税开票销售年递增30%左右,争取实现双倍增;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8%。
(二)经济增长质量和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提高
自营出口总额达到10亿美元,累计利用外资总量超过10亿美元。高效农业占耕地面积的比重达到40%,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到45%以上;三大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销售收入年递增30%,力争实现双倍增。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率、主要污染物排放削减率达到泰州市交目标要求,耕地保有量108.5万亩,森林覆盖率23%,环境质量综合指数保持在85以上。
(三)人民生活水平和社会和谐程度显著改善
新增就业4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不突破3.5%,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2%以上,比2009年翻一番。城市化水平60%,万人拥有病床数30床,城市每万人拥有公交车辆8标台,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率97%。
(四)科技教育和社会保障显著进步
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2.5%,百亿元GDP专利授权数210件。城乡公共服务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达66%,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96%,城乡基本社会保障覆盖率99%,增加保障性住房面积18万平方米。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