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纪30年代,句容城内北大街、鲜鱼巷口北,有一家鸡鸭熟食品店,店号叫“郑万兴鸡鸭铺”,生意十分红火,店里的板鸭,每年都有万余只漂洋过海到南洋,被誉为郑家鸭子。
郑家鸭子,其实是 “郑万兴鸡鸭铺”鸡鹅鸭制品的通称。风味独特的油鸡、烧鹅、板鸭亦让人赞不绝口。
每年春节过后,鲜嫩可口的油鸡领先应市,端午节前后,更有皮红不焦,味甜肉烂,色香味俱佳的挂炉烤鸭、烧鹅出售。中秋节前后,大量的桂花鸭,随后,传统的板鸭,随着节令的变化,此起彼伏,常年不断。次外,鸡鸭鹅的肫、肠、肝、舌等也加工成美味出售。翅脚,俗称“四件”,又称“飞跳”,也红烧成物美价廉可口的下酒菜肴。
最有特色的是“桂花鸭”。
郑家鸭子的“桂花鸭”选料十分讲究,一般不在市场上零星购买,因为农民上城卖鸭,都用草绳捆扎,常造成鸭子伤破,做出去的鸭子失去卖相。
鸭源主要来自宝华、下蜀、亭子、黄梅等乡一些养鸭户。每年春节后,至清明前,养鸭户来拿“鸭包”,即订金,养鸭户取回订金,开始养鸭。
这些鸭子放养,在收割后的麦田里觅食麦穗、蚱蜢、在河沟里觅食小鱼小虾、螺丝等活食。
“鸭鸭鸭,一百天,动刀杀”。 养了几个月后的鸭子,沿路赶进城,赶进城外护城河边,七月半前后宰杀,制作盐水鸭。
鸭子是赶进城的,一路赶,一路放,不受伤,不掉膘。
时值秋风送爽,丹桂飘香,荷叶翠绿,鸭肥肉嫩,习惯称这时应市的鸭子为“桂花鸭”。桂花鸭皮白肉嫩,油而不腻,香酥可口。零售时,用新鲜荷叶包裹,其味清香扑鼻,别具风味。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