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容——打糍粑

家乡区县: 江苏省句容市

二十八,打粑粑。句容南乡普遍流行着一种过年“打粑粑”的习俗。每逢春节来临,乡村人家户户打糍粑。
糍粑黏结成团,喻示着全家和睦团结;糍粑的香甜,喻示着生活甜蜜幸福;糍粑做成大小圆形,喻示着人们“有缘”、喜庆、吉祥和团圆;吃着圆圆的糍粑象征全家和和气气、团团圆圆、平平安安。
过年前制作糍粑是农村上千年流传下来的习俗,具有浓厚的乡村风味,打糍粑活动成为大家过年前的一项重要准备活动。
太平天国时期,因战乱和黄河决口闹水灾,河南人逃荒移民到句容天王一带,将当地风俗习惯带到了句容,打糍粑也是其中之一,逢年过节演成习俗,流传至今。
打糍粑一般在春节前进入腊月后开始。
糍粑是用糯米放在温水中浸泡,待糯米涨酥后捞起,上蒸笼蒸熟。再把蒸熟的糯米倒入石臼,用大木棰反复不停地舂打而成。
打糍粑是个力气活,又是个技术活,一家独干有困难。因此,乡亲们打糍粑时往往是相互邀约,说定时间,左邻帮右舍,亲房帮叔伯,人多力量大。再说办年,就是要办出那个吉祥如意的气氛,人少了就不热闹。
这天,几个男子汉在石臼周围站好,两人一对,轮流上前用杯口粗的木棍舂捣。舂时用尽全身力气,趁热快舂。舂捣二人一上一下,交错用力,连舂带翻动。几分钟下来,舂臼人已是满头大汗,气喘吁吁,一旁的另一对汉子立马将其替换下来。直至无米形,粘成粑。
外面冰天雪地,打糍粑现场则热火朝天,舂臼声铿锵有力,小伙子们兴奋起来越捣越快,伴随着哼哧嘿哟的声声节奏,高潮时还打哦呵,那更是惊天动地热闹非常。那欢快的场面、融洽的气氛中充满了丰收的喜悦,也饱含着对未来的期盼,乡里人的欢乐仿佛都捣进了吉祥如意的糍粑里。
打好后,放在台上用擀面杖擀平,撒上干山芋粉或面粉,用刀切成块,放在筛匾中凉干。
糍粑柔软细腻,吃起来筋道,粘润可口,味道清香。
糍粑吃法有多种,可油炸,可蒸食,可水下,在当地最好的食法是用甜酒酿下糍粑,糯软暖胃养颜。
沾上白糖食用,十分香滑可口。用青菜汤下粑粑片,叫煮粑粑,与腊肉炒,叫炒粑粑。粑粑做得多,一时吃不完的就在水缸、水桶里用清水养着,经常换水,存放数月不会坏,到端午节,插秧时候有粑粑吃。
经代代传承,直至今日,句容南乡一带仍有一些农户打糍粑过年过节。

曲开伟(2014-11-0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