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阳肉丸——从古老传说中走来

家乡区县: 福建省福鼎市

福鼎肉片以其滑嫩的口感,酸辣的风味,成为福鼎众多小吃的代表。可鲜有人知,福鼎肉片乃是发源于一处名为西阳的深山村落,位于福鼎市管阳镇。当地村民流传数百年的经典美食——西阳肉丸,便是福鼎肉片的前身。近日,记者走进西阳村,寻访地道西阳肉丸的“前世今生”。  关于西阳肉丸的来历,有着一个有趣的传说。明朝初期,南京丹徒县城郊村有位勤恳的青年叫吴旺三,他与邻村一位苏姓姑娘情投意合,渐有嫁娶之意。可当吴旺三托媒去说亲时,却遇一名叫董七的大户子弟同时求娶。为解决这一相争局面,苏姑娘从两家送来的猪脚上各取下一斤瘦肉,要两个人现场做出一道菜来招待在场宾客。若谁完成得好,她便嫁给谁。董七二话不说,将瘦肉切成丁,煮了一锅肉粥。但吴旺三并不畏惧。他将瘦肉剁碎,和上家常淀粉,再用手揪成一小块放在水中煮熟。在场宾客对这种新食物赞不绝口。事后人们问吴旺三这东西叫什么名字,吴旺三想了想说,叫肉圆。因它圆了他的婚事。后来,吴旺三不幸早逝,苏氏为避战乱携子迁居到西阳。肉圆的做法也从苏氏手中代代传承下来,由于当地圆与丸的音相同,渐渐地人们便称之为肉丸。

盛夏骄阳,群山铺绿。从管阳镇出发,沿着崭新平坦的村道,绕行山间,不到二十分钟便可抵达西阳村。这座聚集着约8000人口的深山大村,有着与世隔绝的宁静。到村里,只要随口一问“哪里可吃到最正宗的肉丸?”热情的村民便会详细指引人前往一家已经营了二十多年的肉丸小吃店。

那是一家不甚起眼的小店,可往来不绝的食客却无声证明着此处藏有美食。当有客人点了肉丸后,店老板吴大姐便从冰柜中取出一块肉团,截取一部分后再放回。那些冰柜中整齐排列的长条肉团便是“西阳肉丸”。再观察肉丸的煮法,只见吴大姐动作快速地往翻滚的水中片入肉丸,不一会儿,这些肉丸便浮上水面。取一空碗,加入调味料,姜丝、辣椒与香菜,倒入清汤开水。接着再把煮熟的肉丸放入,一碗肉丸就可上桌了。

“相比肉片,肉丸的肉味更浓,更筋道,嚼劲也更好。无论是煮汤还是拌着吃,都合适。”吴大姐边片着肉丸边说。她这家远近闻名的小店,每天都有各地慕名而来的人购买肉丸。吴大姐说,闲时每天卖25公斤左右,忙时一天可卖50多公斤。可即使需求量再大,她也坚持靠双手制作。她表示,要做出好吃的肉丸,选料和制作工艺都有讲究。首先,肉必须是猪后腿肉,所用的薯粉也须是当地自制的为佳。而制作过程中,揉肉团的力道轻重也是关键。太轻,肉与粉混合不均,易散,吃起来没嚼劲。太重,肉与粉混合过度,吃起来较硬。“现在,大多的肉片店都用机器搅拌了,这就会使味道流失。说到底,这做肉丸好吃还是靠手艺。”吴大姐说。

尽管如今,福鼎肉片已风靡于世,可固执的西阳人,仍在经营时打着“西阳肉丸”的名头。传说尚有余音,西阳肉丸这一来自深山的美食,将随着流动的人口传诸他乡。

朱圣强(2014-11-0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