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历史上的那些人

家乡区县: 梁园区

商丘人杰地灵,这里不仅出现了大批帝王将相,而且涌现出了众多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艺术家、科学家等等,这里不仅出现了一批有特殊贡献的才子,而且涌现出了不让须眉的巾帼英雄和才女。商丘是孔子的祖籍;是燧人氏、朱襄氏、高辛氏、阏伯、王亥、相土、商汤、微子、庄子、墨子、惠子、灌婴、华佗、曹操、花木兰、江淹、魏元忠、张方平、石延年、袁可立、侯方域的家乡;是司马相如、枚乘、邹阳、李白、杜甫、高适、颜真卿、韩愈、范仲淹、晏殊、欧阳修、苏轼、苏辙等文坛巨擘的宦游地和无限向往的风水宝地;是大唐忠烈张巡的殉难地。孔子、墨子曾长期在这里讲学,老子、孟子曾在这里容居,庄子、惠子曾在这里论道,刘邦曾在这里斩蛇起义,贾谊曾为梁王太傅,司马相如曾在这里主打梁园文学,李白、杜甫、高适同时在这里游历,颜真卿曾在这里留下墨宝,赵匡胤曾在这里发迹,晏殊、范仲淹曾在这里读书执教,苏东坡曾在这里题榜,赵构曾在这里登基,李香君曾在这里抚琴,毛泽东、刘少奇、江泽民、朱镕基、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来这里视察,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等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指挥大战。

燧人氏,三皇之首,又称“燧人”,是人工取火的发明者。《尚书大传》云:“遂人为遂皇,伏羲为戏皇, 神农为农皇也。遂人以火纪,火,太阳也。阳尊,故托遂皇于天。”是以智慧、勇敢、毅力为人民造福的英雄。

炎帝,三皇之一,炎帝即神农氏,又名朱襄氏,为伏羲之后裔。据史料记载,炎帝登上王位,以陈为都(古陈之朱襄氏邑即今柘城县)。炎帝发明了五弦琴和农耕,教人种植谷物;制定了历法,以太阳在中天时为集市;教人辨水泉的甘苦,尝百草作医书等等。

帝喾,五帝之一,即高辛氏,帝喾自幼聪慧过人,15岁便参与治理天下,后建都于亳(今商丘),领部落8个,执政后游察四方,向百姓普施恩德,并以仁德、信义和勤劳施教人民,各部落以和睦友好为上,使各部落互相亲善。帝喾陵在睢阳区高辛镇西北。

阏伯,又名契,“火神”,阏伯为帝喾之子,相传为帝喾次妃简狄吞燕卵而生。帝喾将阏伯封于商丘为“火正”,封号曰“商”,差实沈到大夏,使兄弟终不得见。唐朝大诗人杜甫在《赠卫八处士》一诗中写道:“人生不相见,动如参和商”,其典故就源于此。

相土,阏伯之孙、昭明之子,据《竹书纪年》记载:“帝相十五年,商侯相土作乘马,遂迁于商丘。”。

王亥,华商始祖,王亥为阏伯的第六世孙。他训服了牛,并发明了牛车,使畜牧业和生产力得到发展。商部落很快富裕起来,物品有了剩余。王亥便带领商部落的人去其他部族以物易物交换物品,于是,商部落的人便被其他部族的人称为“商人”,所以换的物品亦被称为“商品”。

商汤,商朝开国之君,又称成汤,原为商部落首领。夏朝时,商是夏统治下的小国。商汤处处对人民施仁政,很快有40多个小国归顺于他。而夏桀只顾奢侈荒淫,致使众叛亲离。后商汤经过十一次出征,在公元前十六世纪,伐桀灭夏。夏朝灭亡后,商汤在亳(今商丘)建立商朝。

微子,即宋微子,宋国(今商丘)开国远祖,第一代国君,子姓,名启,世称微子、微子启,微子是商王帝乙的长子,纣王的庶兄。死后葬于宋国故地的睢阳区,建有微子祠。

宋襄公(?-公元前637年)春秋时宋国国君。子姓,名兹甫。公元前650年至637年在位。宋襄公是宋桓公的儿子,宋成公的父亲。《史记》记载宋襄公是春秋五霸之一。

宋文公(?―前589年),子姓,名鲍(一作鲍革)[1-2],春秋时期宋国(今河南商丘)人,宋成公之子,宋昭公庶弟,春秋时期宋国国君,前610年—前589年在位。

叔梁纥(公元前622年—公元前549年),春秋时期宋国(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城北六公里王公楼村)人[1]。是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说创始人孔子的父亲,他与鲁国的著名将领狄虒弥、孟氏家臣秦堇父合称为“鲁国三虎将”。

老子(前571—前471)又称老聃、李耳,长期隐居于宋国(今商丘),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经》一书。

孔子(前551—前479)字仲尼,祖籍宋国(今商丘),孔子在世时多次到宋国祭祖讲学游历。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学名人之一。

墨子(前468—前376)名翟(dí),宋国(今商丘)人。墨子是中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社会活动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惠子(前390年—前317年)即惠施,宋国(今商丘)人,战国时期政治家、辩客和哲学家,是名家的代表人物。

孟子(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长期迁居于宋国(今商丘)。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庄子(前369—前286)即庄周,名周、字子沐,战国时期宋国(今商丘)人,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代表作《庄子》等,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

南子,春秋时期杰出的女政治家,春秋时期宋国人,原为宋国公主,卫灵公夫人,曾见过孔子。后人因循《论语》中子“谓卫灵公之无道”一言而不察其意,遂把南子与卫灵公抹黑。

灌婴(前250—前176)西汉开国功臣,大将,以力战骁勇著称。历任汉车骑将军、御史大夫、太尉、丞相,汉初三朝元老。

栾布(约公元前238年-公元前145年),西汉梁国睢阳(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人,西汉政治家。因为彭越收尸、据理力争而被汉高祖看重,汉景帝时吴楚七国之乱,栾布以击齐之功,封鄃侯,出任燕相。中元五年逝世。燕、齐的乡民祭拜栾布为土地神,都为他立社,号栾公社。

华佗(约145—208)字元化,东汉末期沛国谯(今商丘永城龙岗乡)人,是我国著名的医学家。少时曾在外游学,钻研医术而不求仕途,擅长外科、精于手术,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字阿瞒,汉族,沛国谯(今商丘永城)人。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主要缔造者,后为魏王。一生以汉朝丞相的名义征讨四方,为统一中原做出重贡献。

花木兰(412—502),北魏宋州(今商丘虞城)人,巾帼英雄,花木兰的事迹流传至今,中国北方古代民族英雄,忠孝节义,以替父从军击败入侵民族而闻名天下,唐代皇帝追封为“孝烈将军”。

江淹(444—505)济阳考城(今民权程庄镇)人、字文通,南朝文学家、政治家。历南朝宋、齐、梁三朝。才思敏捷,聪慧好学,早年著有《别赋》、《恨赋》等诗赋问世,影响较大,被称为“江郎”。

魏元忠(?-707年),本名真宰,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市睢阳区)人,唐代著名的政治家,他历仕高宗、武后、中宗三朝,两次出任宰相,并兼具一定的军事才能,为贞观之治向开元盛世的顺利过渡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在唐代众多的宰相中是比较有作为的一位。

范仲淹(989-1052)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进士,官到参知政事(副宰相),曾在陪都应天府南京(今商丘)应天书院求学、后娶妻生子,在商丘安家落户,并担任应天书院掌学主教。

石延年(994—1041)字曼卿,宋城(今商丘)人。北宋官员、文学家、书法家。

张方平(1007—1091)字安道,号“乐全居士”,睢阳人。历任知谏院、知制诰、翰林学士、江宁府、杭州、益州等地长官。神宗朝,官拜参知政事。

陈思济(公元1232年至1301年),字济民,元朝直隶府归德府柘城(今商丘柘城)人。元朝重臣,生于元太宗四年,幼以才器见称。拜监察御史,累迁通议大夫、佥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事。大德五年冬,以疾卒,年七十。赠 正议大夫、吏部尚书、上轻车都尉,追封颍川郡侯,谥文肃。

沈鲤(1531—1615)字仲化、号龙江,三代帝王师,归德(今商丘)人。明代万历年间著名政治家、理学家,万历十二年拜礼部尚书。

吕坤(1536—1618)宁陵人,明代思想家、哲学家,曾任济南道参政等职。

袁可立(1562—1633)字礼卿、号节寰,睢县人,官至兵部尚书太子少保,明末著名的清官廉吏和军事战略家。

侯恂(1589—1659)明户部尚书,字大真、号若谷,睢阳区人。明万历丙辰年进士,授山西道御史。

侯方域(1618—1654)散文家、诗人,明末四公子之一。字朝宗、号雪苑,睢阳区人。明天启户部尚书侯恂之子。20岁参加进步爱国书社“复社”,并与秦淮八艳之一的李香君结识相爱。

汤斌(公元1627-1687),字孔伯,号荆岘,晚号潜庵,清初理学顺臣。河南睢州(今河南睢县)人。出身阀阅旧族,崇祯十四年应童子试,十五岁前读毕《左传》、《战国策》等书。一生清正廉明,所到之处体恤民艰,弊绝风清,政绩斐然。二十六年改任工部尚书,被劾,未一月忧惧而死。

feel(2014-11-0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