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禺古建筑特征-牌坊

家乡区县: 广州市番禺区

       牌坊是很有中国特色的建筑形式,它的历史源远流长,早于春秋时代的《诗经》,就有"衡门之下,可以栖迟"的表述。当然,牌坊只是一个俗称,是人们对牌楼和坊表概念的统称。其实牌坊与牌楼是有显著区别的,牌坊没有楼的构造,即没有斗拱和屋顶,牌楼不但有屋顶,而且构造非常复杂,有更大的烘托气氛的作用,所以也称作“仪门”。番禺很多祠堂都建有牌坊,而最为有名的则是位于北村何氏大宗祠(留耕堂)内的"诗书世泽"坊。根据祠堂的构造,此牌坊也是该祠的仪门, 背北向南,由砖、瓦、木、石混合建成三层八柱的巨型牌坊,体现了明末清初的建筑风格。经过牌坊便进入祠堂的大天井。据悉,此牌坊在1985年与祠一起重修,其正面门额上刻"诗书世泽"4字,上款刻“康熙丙申(1716年)蒲月(五月)吉旦重修”下款刻“翰林国史检讨古冈陈献章书”是清代重修时复初重刻之物。牌坊由精雕细刻的如意斗拱、祥瑞鸟兽等作为装饰,其装饰物多体现了对称的搭配形式,另有一回龙屋脊,极具欣赏价值。留耕掌之名源于“阴德远从宗祖种,心田留与子孙耕”的对联本悬于原牌坊门的两旁,是陈献章书的木刻对联。但由于此联已失,故在重修时邀请当代著名书法家补书,重刻后改悬于该祠后寝的前廊。
      南方地区气候湿热、雨水充足,一些木、石、岩的材料均容易因此而受到侵蚀,加之朝代的更换、兵戎交接等因素也会加快祠堂等建筑物的损毁,番禺的祠堂无论始建于元宋明哪个朝代,均在清朝或者民国时加以重修,注入了更多新工艺、新材料。故许多祠堂的局部建筑体现跨朝的建筑特色。

沙湾百龄人瑞牌坊

节孝流芳牌坊

沙湾文学流风牌坊


阮绮雯能力秀主页:http://wm23.cn/wrqw1203

阮绮雯梧桐子主页:http://www.wutongzi.com/uc/44624466.html

阮绮雯微博:http://weibo.com/wrqw/

阮绮雯博客:http://bolg.sina.com.cn/u/1762258464



叫我绮雯仔(2014-11-0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