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是世代相传的民间生活风俗。我国自古就有“入国问禁,入乡随俗”的民间传统。«诗经»中的«风»,包含着大量的古代民俗事项。«汉书.王吉传»中有“百里而异习,千里而殊习”的记载。民俗,习俗,礼俗等词汇在古代就开始使用,见于«礼记»,«岁时广记»,«诗经»,«西石域风俗»计等文献。春节贴对联,清明扫墓,端午节吃粽子,重阳节求寿等一些传统习俗。 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我国各民族用智慧和双手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同时也形成自己独特的习俗和文化,内蒙古草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游牧区之一,这里孕育了独特的民族民俗文化,让我们一起走进草原,领略其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
初冬的草原一片片枯草在寒风瑟瑟中摇曳,样儿在圈里安逸的吃草,高坡上石块堆积的敖包赫然挺立,冬季那达慕民族传统比赛轮番上阵,有人在温暖的蒙古包里品尝手把肉,跳起欢快的民族舞蹈.....在草原上看醉人的风光,感受多姿多彩,独特的民俗风情。
马文化:科尔沁蒙古族擅长养马,也精于骑术。在1996年中国马王杯争霸赛中,科尔沁草原上的骑士们以优异的成绩夺得第一、第二、第三名,继续保持“中国马王”的称号——原哲里木盟骑手扎那获得首届“中国马王”称号以来,又一骑手那达木德再获“中国马王”称号,使哲里木盟(今通辽市)成为真正的“中国马王”之乡。场面壮观、激动人心的赛马已成为科尔沁草原蒙古族人民传统的体育项目。
安代舞:安代舞流行于内蒙古,起源于库伦旗。安代以唱为主,伴以舞蹈动作。安代演唱时无器乐伴奏,舞者随歌而舞,歌曲节奏明快,舞蹈动作简单。
秧歌:秧歌在200多年的传承中,既保留东北大秧歌、演唱小曲、跑旱船、跑驴等内容,也保留地秧歌、高跷等形式。科尔沁秧歌在风格上受到蒙古族民间歌舞的影响,新创了“好都格沁”(蒙古族秧歌)和结合“安代舞”的新秧歌,风格既活泼、风趣、爽朗,又粗犷、奔放。
科尔沁民歌:哲里木民歌又称科尔沁民歌,是蒙古族民歌的一部分。内容丰富、数量浩瀚,旋律优美、语言精辟。产生和流传在通辽的蒙古民歌有八百多首。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