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延禧,字允修。明末大臣,今东昌府区人。万历二十三年(1595)进士,即授为翰林院检讨,后升任礼部右侍郎。任日讲官时,讲《尚书》“可爱非君”一章,阐明义理,颇有独到见解,被熹宗称赞为“讲官第一”,拜为东阁大学士、礼部尚书。末几,晋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至由他负责编修的两代皇帝的政令集《两朝实录》成书,以及由他负责督修的皇帝陵墓竣工后,天启五年(1625 年),即升任太子太师、建极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其在任时,宫中宦官衙门下令,以后内阁票拟时,要称魏忠贤为“元臣”,朱延禧不愿婀娜奉承,极力反对。御史田景新为讨好魏忠贤,上书弹劾朱延禧。朱延禧为此被革职归乡。卒后,谥“文恭”。著有《畸斋诗文集》十五卷,行于世。
朱延禧回到聊城,栖隐故园,也正遂其愿,乐得啸傲林泉,养花种竹,陶情怡性,不闻世事。他有个方外之交的圣鉴和尚,就在城东铁塔寺做方丈。这和尚能诗善画,精通音律,墨竹蜚声艺坛。他的遗作至今聊城视为珍贵文物之一。朱延禧闲暇无事,常找他去下棋看花,品茶闲叙。每次从城里出来去铁塔寺时,都是安步当车,独来独往,平日衣着朴素,行动迟缓,好像个教书先生。
有一天,正是晚秋季节,暑气全消,金风凉爽。他穿了件土布长衫,拿把折扇,又出城游玩。他走到东关姚园子村头,只见路西一户人家,竹篱柴扉,几间草房。院子里摆满了菊花,盆栽畦种,满坑满谷正开得竞奇斗妍,鲜丽夺目。他停步观望,又朝里边看了看,静悄无人。心中忖思:这家主人如此爱花,却是个知音,难得一遇。他未加考虑便走入人家院内,尽自欣赏。正徘徊间,那草房中主人出来了,看到一位陌生的客人,衣冠朴洁容貌不俗,正负手畦边,观赏菊花。忙笑着招呼,并邀请屋里坐坐。朱延禧看那主人,花白胡须,面带忠厚,态度诚恳,便和他寒暄几句并随他到屋里坐下。主人斟茶相敬,朱延禧赞许他养的菊花品种繁富,真乃超俗,主人笑道:我一生别无所好,只是爱菊,天天为菊花服役,与菊花为友,简直是把菊花当作我的性命了。因问到客人姓名,这才知道,这位先生就是他所钦佩的当朝一品宰相朱阁老,连说失敬,失敬,难得相公到此,接着他便要求尚书给他写副对联,以光耀蓬筚。
朱延禧洒脱成性,不便推辞,也一时高兴,待主人拿出纸笔,他便挥毫写出了“唯有菊花当性命”,又为了难,可怎么对下句呢?踌躇之下,问主人尊姓?答姓赵,他触动灵感,马上想到了下联,即挥笔写道:“原来松雪是神仙”。主人大喜,连称真是神来之笔也!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