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母亡于1921年6月14日,各位看了可能会说:好普通啊。其实这里却大有来头,此墓以石块砌成,上面扇形拦土石上刻有“壶范足式”四字,含有女中模范、楷模之意。下面墓碑上刻孙中山先生亲题的“蒋母之墓”。两旁对联为“祸及贤慈,当日顽梗悔已晚;傀为逆子, 蒋母之墓
终身沉痛恨靡涯”。拜台刻有风竹图,以示妇女之墓且出身于葛竹村。墓穴朝北就对着蒋介石之父的墓穴(桃坑山)。那为什么蒋介石父母没有合葬在一起呢?蒋母死时,蒋介石身价已高,当时蒋介石在平叛广东军阀陈炯明,任粤军前敌总指挥。蒋母系其父第三房续配夫人,在其父死后立碑时无法再刻上王氏的姓氏位置。另外在分割遗产时,蒋母同蒋介石的阿哥蒋介卿有矛盾。故在临终前,曾嘱托蒋介石,不要把她同葬在其父亲墓穴里。所以蒋介石在其母死时,为他母亲另择基地,而在两墓中都留出了一个空穴。参观完了蒋母墓道后,有的游客可能会问,蒋介石父亲是谁?叫什么?他葬在什么地方?以下详细介绍:蒋介石父亲名叫蒋肇聪,字肃庵,其坟墓位于溪口后马路北面的桃坑山上。肃庵死于1895年,墓有四穴。肃庵与其原配徐氏、继配孙氏合葬。空穴原拟留给蒋介石生母王彩五,后因王氏坚持另葬而始终空着。墓碑“肃庵蒋公之墓”,为蒋介石任沪军团长时的上级和好友黄郭所书。两边“别头柱”的对联,上联为“武岭山怀抱”,下联为“剡溪水长流”。蒋父坟墓的修复,澄清了《金陵春梦》“只知有母,不知有父”,“末见他祭扫父墓”之说的谬误。
大家参观完了墓道,下面我们将去千丈岩。为使大家更好地观赏千丈瀑布的雄姿,我们徒步而上,望各位要有准备。 这儿是御书亭。御书亭位于雪窦寺东南,为“入山第一门”。耪场翘检,古朴庄重。据宋代雪窦寺住持广闻掸师《御书应梦名山记》云:景祐年间,宋仁宗赵帧梦游“八极之表”,醒来后,沼“图天下山几以进”。雪窦山“双流效奇,珠琳挺秀”,“默契圣心”,即派内侍张腰新道去救偷和彻赐物品沉香木雕山一座。自此;雪窦山、寺名离次摄,南宋淳祐五年(1245年)冬,宋理宗赵陶追书“应梦名山”四个大字。翌年四月,勒石建亭,将“应梦名山”四字置于亭内,并由广闻掸师作记。供人观瞻,现存亭子,由雪窦寺僧人于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募捐重建,1981年5月进行了大修。御书亭已成为雷窦山的入山第一景。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