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香即扶风臊子面,顾名思义就是一碗面就一口,一筷子挑起来就吃了,扶风的一口香在岐山燥子面的基础上精工细做,只吃一口,就让你流连忘返,一般年轻小伙要吃好几十碗。来法门寺玩,若没吃一口香,等于没来过扶风。
陕西的面食细分起来,不下一百种,臊子面更是其中的经典,也是陕西十大面里排在首位的。而眉县臊子面更是以面条细长、厚薄均匀、臊子鲜香、风味酸辣、筋韧爽口著称。它的特点是酸、辣、香、薄、筋、光、煎、稀、汪。酸——用老陈醋使汤料突出酸;辣——用煎油泼辣子面,使其汤料辣里透鲜;香——臊子有一种独特的香味;薄——指面条用手擀的很薄;筋——面条薄而不脓;光——面条光如游鱼;煎——汤料温度很高;稀——每碗只吃一口,面条很少,一般的人要吃10多碗,小伙可以吃到3、40碗;汪——汤料的油很多,封住了汤的热气,即使数九寒天,也不容易放凉。同时底菜和漂菜也很讲究,在菜色上分红(红萝卜)、黄(黄花)、白(豆腐)、金(鸡蛋饼)、黑(木耳)、青(韭菜)等等,烹调臊子更是考究。
扶风地处关中西部的渭河平原与乔山南麓的渭北塬上,土质肥活,气候温润,自古盛产小麦、玉米、油菜,素有“麦、米、菜籽油之乡”之美誉。在扶风的面食中,最具特色的是臊子面与鹿糕馍了。臊子面是用小麦上等面粉擀成面页,再用菜刀犁成细条,入锅煮熟后,捞入用猪肉臊子、盐、醋、五香调料及黄花菜等佐料做成的香汤而成,它有“薄、劲、光、煎、稀、汪、酸、辣、香”九大特点。所谓“薄、劲、光”,是指达到薄如纸、细如线、下到锅里连花转,挑上筷子不能断,吃到嘴里咬不烂。所谓“煎、汪、稀”,是指臊子面的汤要用火烧得滚烫,而且每碗捞的面条少而汤多,汤内的臊子又多油又大。所谓“酸、辣、香”,是指汤的味道,要用好醋调得酸一些,油辣子要多,而且味道极香。臊子面是扶风人过年、过节、家有重大事时款待亲友的主要佳肴。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