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一阁坐落在浙江省宁波市月湖之西的天一街,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私人藏书楼,也是世界上现存历史最悠久的私人藏书楼之一。始建于公元1561年(明嘉靖四十),建成于1566年(明嘉靖四十五年),原为明兵部右侍郎范钦的藏书处。1982年3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先后新增中国地方志珍藏馆、麻将起源地陈列馆等处。中国地方志珍藏馆收藏全国各级各类当代地方志6730多册,获2000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精品陈列最佳创意奖”,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行列。2003年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点,2007年又被公布为全国重点古籍保护单位。天一阁占地面积2.6公顷,是一个以藏书文化为核心,集藏书的研究、保护、管理、陈列、社会教育、旅游观光于一体的专题性博物馆。现藏古籍达30余万卷,其中,珍椠善本8万余卷,除此,还收藏大量的字画、碑帖以及精美的地方工艺品。设有《天一阁发展史陈列》、《中国地方志珍藏馆》、《中国现存藏书楼陈列》、《明清法帖陈列》等陈列厅,书画馆常年开展各种临时展览和文化交流活动。天一阁分藏书文化区、园林休闲区、陈列展览区。以宝书楼为中心的藏书文化区有东明草堂、范氏故居、尊经阁、明州碑林、千晋斋和新建藏书库。以东园为中心的园林休闲区有明池、假山、长廊、碑林、百鹅亭、凝晖堂等景点。以近代民居建筑秦氏支祠为中心的陈列展览区,包括芙蓉洲、闻氏宗祠和新建的书画馆。书画馆在秦祠西侧,粉墙黛瓦、黑柱褐梁,有宅六栋,曰:“云在楼,博雅堂,昼锦堂,画帘堂,状元厅,南轩。”与金碧辉煌的秦祠相映照。
20世纪90年代以来,宁波市人民政府先后将紧邻天一阁的陈氏宗祠、闻家祠堂和秦氏支祠,以及白云庄、银台第、鼓楼、天封塔、伏跗室等文保单位(点)纳入天一阁统一管理,并在陈氏宗祠内增设《麻将起源地陈列》、白云庄设置了《浙东学术文化陈列》、银台第开设官宅博物馆;秦氏支祠、白云庄相继列入第五批、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行列。
宁波天一阁图片集萃(19张)
宁波市城市口号中的“书藏古今”便指天一阁的藏书文化。
天一阁博物馆宣传语:“风雨天一阁,藏尽天下书”。
藏品介绍
宁波天一阁作为中国历史最悠久的藏书楼之一,与历代大学者、大文豪有着不解之缘,黄宗羲、万斯同、全祖望、袁枚等文化名人均曾登临天一阁,为其作文吟诗,倾诉仰慕之情。上个世纪90年代中叶,著名散文家余秋雨写出《风雨天一阁》,更使天一阁名震一时。
藏书
天一阁现收藏各类古籍近30万卷,其中以地方志、登科录等史料性书籍居多。收藏现代作家铁凝、黄亚洲、叶辛、高洪波、雷达、王宏甲、王剑冰、韩作荣、陈源斌、王旭峰、叶文玲、陈祖芬等12位作家的书稿,计14部23卷,是天一阁迄今第一次成批量收藏当代通俗类文学作品。徐良雄认为,这是古老的藏书馆走向开放、走向现代,增进社会参与性的需要。
藏书楼是千百年来中国士子文人永久的精神家园和圣殿,“文心向天,毕生如一”,“心清如水,肃然起敬”,是这些活跃在当今中国文坛“大腕”来到天一阁的第一感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著名作家铁凝表示,能将自己的作品与天一阁历代藏书“共存于一个空间”,给了她荣幸和自信。让文学结缘藏书,让藏书楼与藏书文化薪火相传留芳百代,则是作家们对天一阁的共同祝愿。
天一阁博物馆接受了新昌县儒岙镇横山村村民王世朝、王世恒赠送的《天姥王氏宗谱》一箱十册。天一阁已经接受市民捐赠各类家谱十部,分别有:吕氏后人捐赠的《吕氏宗谱》一部;东阳史氏后人捐赠的《史氏宗谱(八行堂)》一部;江苏徐州郑氏后人郑在君捐赠的《荒里郑氏谱族》一部;宁海张林光捐赠的《张氏宗谱》一部;余姚邵九华捐赠的《兰风邵氏宗族》一部;《河南鹿邑丁氏宗谱》一部;广西《范阳卢氏支谱》一部;象山《墙头蒋氏宗谱》一部;乐清王定光捐赠的《左原王氏史料集(宗谱类)》;杭州张泉根捐赠的《滨江张氏宗谱》一部;新昌金樟兴捐赠的《彭城射圃金氏宗谱》一部等等。 刻板
家谱的捐赠极大地丰富了天一阁此类藏品的数量,使其成为科举录和地方志之外天一阁收藏的又一亮点。随着天一阁博物馆“四个中心”建设目标得确立,天一阁大力发展中国特色文献的收藏,不断丰富馆藏资源。天一阁新老家谱的数量已接近五百五十部,内容涵盖了一百余个姓氏,已经成为浙东第一家谱收藏中心。
藏书文化
“藏书之富,甲于天下”,2003年开幕的首届天一阁中国藏书文化节展示了宁波人引为自豪的城市“文化招牌”:藏书文化。 天一阁
宁波历来是中华藏书文化的重地,特别是自宋代以来,私人藏书蔚然成风,名楼迭出,历代著名的藏书楼有80余座。历经430余年的天一阁是宁波藏书文化的典范,也是中国藏书文化的生动象征,如今已被人们形象地称为“宁波的书房”。
陈列按照时代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明代的藏书楼”、“清代的藏书楼”、“民国时期的藏书楼”和“新建纪念性藏书楼”。每一个藏书楼的介绍除了采用照片和中英文对照的文字外,有些还配有场景展示。
在展厅内,参观者欣喜地看到:冰裂纹的花格窗后隐隐透出书桌的一角,黝黑的书版看似随意地排放着,书箱中的线装书有些已经打开了翻在某一页……这样的由书版、书箱、书桌组成的场景展示大概有10来组,它们与64幅卷轴式巨幅画面以及古建筑环境一起,形成了别出心裁的开放式的陈列,使观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藏书文化节上,70岁的秦秉年算得上是重要的新闻人物。他再次将其家藏的珍贵文物捐赠给了天一阁博物馆,捐赠的171件精美的明清瓷器将在天一阁展览。
秦秉年先生祖籍宁波,1933年出生于上海,现为天一阁博物馆终身研究员。其高祖秦祖安、曾祖秦际瀚和祖父秦伟楚,三代均为经商致富的“宁波帮”商人。秦祖安所建的秦氏支祠现为中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父亲秦康祥为近代上海著名的篆刻家、收藏家,以收藏名家竹刻、玺印驰誉海内。
秦秉年先生就遵从其父遗愿将收藏的101件珍贵明清竹刻捐赠给了家乡的天一阁博物馆。这次他捐赠的瓷器,包括国家二级文物6件,三级文物31件,如明崇祯青花人物莲子罐、清雍正豇豆红盘、清龙泉窑贯耳壁瓶等都是极为珍贵的文物。
除了上面这两个活动,首届天一阁中国藏书文化节还安排了“中国藏书文化研讨会”、“中国藏书票展”、“中国藏书票知识讲座”、“藏书文化知识游园竞猜”等既有较高的学术性,又有广泛的群众参与性的活动。
旅游信息
门票:
学生15元,成人30元。
小学生免费(无须学生证,需有老师带领)
70岁以上老人免费
导游服务:
导游50元。不接受预订。
宁波效实中学和风志愿队每周日都会在天一阁进行志愿活动,免费为游客讲解。
开放时间:
8:00-17:00(最晚进入时间16:00)
交通路线:
位于宁波海曙区天一街5号。
公交512路、371路、9路、10路均可到达景区附近。
地铁1号线西门口站沿着长春路向南步行约10分钟可以到景区。[2]
注意事项:
1、读者在阅览古籍时,必须填写阅览登记单(或索书单),一般每次阅览一种不超过十册,阅毕交还。
2、爱护馆藏书籍,阅览时必须带手套(手套由馆内提供,阅毕后归还),轻拿轻放轻翻,不得在书上涂写、批点、折角、撕页、不得用指甲抓纸或用唾液揭书、不得用腕臂搁置书上。
3、抄摘资料时只可使用铅笔(笔纸均由馆内提供)。须大段或全部抄录、复制者必须事先经该馆同意。
4、馆内书籍只能在馆内指定场地阅览,不得携带出馆外。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