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游县经济社会状况

家乡区县: 浙江省龙游县

龙游县地处浙江省中西部,县域总面积1143平方公里,辖6镇7乡2街道,户籍人口40.396万人,登记流动人口2.74万余人。主要有以下特色:  古城新县:龙游历史悠久,春秋时期建有“姑蔑”古国,与越国在浙江大地齐名,秦王嬴政25年(公元前222年)置太末县,唐贞观八年(公元634年)改名龙丘,五代吴越宝正六年(公元931年)改称龙游,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建县历史,是浙江省历史上最早建县的13个县之一。1959年被撤销县建制,1983年重新恢复。源远流长的历史,留下了丰厚的文化积淀。境内有新石器时代、春秋战国时期、汉代等古文化遗址,充满了“浙西文明发源地”的气息,寺后青碓新石器遗址,展现了龙游9000年的文明史。龙游英才辈出,素有“儒风甲于一郡”之誉。龙游民间很早就有比较浓厚的经商意识,龙游商帮曾是明清时期全国十大商帮之一,是唯一以县域命名的商帮,有“遍地龙游”之美誉。

    四省通衢:龙游东临金华,南接遂昌,西连衢江区,北靠建德,是浙江东、中部地区连接江西、安徽和福建三省的重要交通枢纽,素有“四省通衢汇龙游”之称。铁路、水运、民航十分便利,浙赣电气化铁路过境,衢江、灵山江穿城而过,距衢州民航机场30公里;公路四通八达,320国道、46省道、50省道纵横交错,杭金衢高速、龙丽高速、杭新景三条高速公路在龙游交汇,建有全省县级城市中第一条城市环线。完善的交通网络拉近了与“长三角经济圈”的距离,交通区位优势正日益转化为经济发展的优势。

   生态旅游:龙游自古即有“东游西游不如龙游”的说法,境内山脉、丘陵、平原、河流兼具,自然资源与人文景观融为一体,自成特色,有国家、省、市三级文物保护单位100多处。被誉为“千古之谜”和“世界第九大奇迹”的龙游石窟是著名的旅游景点,已成为衢州市首个国家“4A”级旅游区,正在积极申报国保单位和世界历史文化遗产。集聚众多明清古建筑的龙游民居苑,风景旖旎的浙西大竹海,以及石佛三门源等自然、人文旅游资源也得天独厚。每年举办亚太汽车拉力赛和国际龙舟邀请赛两大赛事,有效提升了龙游的知名度、美誉度。

  宜居城市:龙游县城“两江(衢江、灵山江)、两山(鸡鸣山、凤凰山)、两滩(衢江船厂沙洲、石窟沙洲)”的优越自然条件,为龙游创建“浙西中等规模生态型文化旅游城市”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目前,龙游中等城市基础性框架已初步形成,建成区面积11平方公里,城市人口10万。坚持“城、景、文、游”四位一体发展,高起点规划,高品位建设,高质量管理,着力打造最佳人居环境品牌。同时以打造“平安龙游”、“和谐龙游”为目标,积极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努力改善群众生活环境,推进市民文明素质提升,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先后跻身省级文明县城、省级园林城市、省级卫生县城、省级教育强县和省级旅游经济强县行列。

   特色经济:龙游是传统农业大县,土地资源充沛,森林覆盖率达56.8%。生猪、蛋鸭、笋竹、茶叶、发糕、小辣椒、黄花梨、莲子等农特产品极为丰富。境内毛竹资源丰富,有竹林面积近40万亩,毛竹立竹量6000多万株,享有"中国竹子之乡"的美誉。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全面实施"工业立县、开放兴县、特色强县"发展战略,全县经济社会有了长足的发展,工业经济驶入了发展的快车道,依托浙江龙游工业园区,形成了特种纸、笋竹加工、五金机械、纺织服装、化工、建材、电子、绿色食品等优势主导产业,经济总量和质量都得到了显著的提升。至2013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76.6亿元,财政总收入14.1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6万元。

Echo-YJ(2014-11-0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