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营销能力秀--我为家乡代言--大沧州铁狮子

家乡区县: 沧州市东光县

     沧州铁狮子位于沧州市政府驻地东南偏北16.5公里。坐落在东关村西0.5公里处。铁狮身高5.78米,长5.34米,宽3.17米,体重约50吨。背负巨盆相传是文殊菩萨莲坐,狮身向南,头向西南,两左脚在前,两右脚再后,呈前进状,姿态雄伟,昂首阔步,徐徐如生铁狮是中国大型的精巧铸铁工艺。

     沧州铁狮子位于沧州市政府驻地东南偏北16.5公里。坐落在东关村西0.5公里处。铁狮身高5.78米,长5.34米,宽3.17米,体重约50吨。背负巨盆相传是文殊菩萨莲坐,狮身向南,头向西南,两左脚在前,两右脚再后,呈前进状,姿态雄伟,昂首阔步,徐徐如生铁狮是中国大型的精巧铸铁工艺。也是中国著名发源的古迹。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充分的显示出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艺术才华。沧州铁狮子
沧州铁狮子
        解放后铁狮子受到了党和政府的重视与保护,国务院首先把它列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且对它进行各种的修缮。1957年由主管部门予以补项补趾,并修池建亭,周围还设有铁栏,建亭后由于铁狮见不到阳光,氧化较快,于1972年将亭拆除。1984年11月铁狮子移位到其身后两米高的水泥台座上,气势更加雄伟。

 

      河北沧州铁狮子铸于后周广顺三年(公元953年),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采用“泥范明浇法”铸成,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通宽5.35米,身长6.30米,身高6.6米,体宽3.0米,重约40吨,素有“狮子王”的美誉,一千多年来,它饱经沧桑,在古沧州,它曾被当成神物供奉,享尽了香火;在烽火连天、哀鸿遍野的战乱年代,又经受了刀戈的砍杀,在狮体内外斑痕累累。
铁狮子又名镇海吼,它是古代沧州人民战胜自然,现在铁狮子已成为沧州的市徽。
铁狮子采用泥范明浇法铸造而成的,铸造时在身上留有很多铭文。它的铸造比美国和法国的炼铁术早七八百年,所以铁狮子在世界冶金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打开世界冶金史就有沧州铁狮子,由于沧州铁狮子具有较高的科研、历史和珍贵艺术价值,是研究我国古代铸造技术、雕塑艺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佛都史十分重要的具象资料。
    由于体魄宏大,造型雄传,文物价值甚高,但因年代久远,历经沧桑,铁狮子腐蚀严重,多处破损,狮身下沉,新中国成立前,曾建亭保护,未能根本改观。1984年11月将铁狮子向北移位8米,抬高近4米,经称量铁狮子重40吨。
     铁狮头顶及项下各铸有“狮子王”三个字,头内有“窦田、郭宝玉”字。左肋有“山东李云造”五字。铁狮腹腔内满铸有<金刚经>文。然因年代久远,字迹多漫灭不全。在铁狮子右项及牙边皆铸有“大周广顺三年铸造”字样,可以断定铸造于五代后周广顺三年,即公元953年,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这说明我国劳动人民很早掌握这样精巧的塑造艺术。
      根据狮身上的铭文可知,沧州铁狮子铸造于后周广顺三年(953年)。其用途历来存在着多种说法。一说是后周世宗北伐契丹时,为镇沧州城而铸造的铁狮。另一说则认为铁狮位于沧州开元寺前,腹内有经文且背负莲花宝座,故应为文殊菩萨的坐骑。还有人根据铁狮的别名“镇海吼”,推测是当地居民为镇海啸而建造的异兽。
县志记载
      据<沧县志>记载:"铁狮子在旧州城内开元寺前,高一仗七尺,长一仗六尺,背负巨盆。头顶及项下各有'狮子王'字,右项及牙边皆有'大周广顺三年铸'七字,左肋有'山东李云造'五字,腹内、牙内外字迹甚多,然漫漶不全,后有识者谓是金刚经文。头内有'窦田、郭宝玉'字,曾见拓本,意系冶者姓名,字体为古隶。相传周世宗北征契丹罚罪人铸此,以镇州城。后有考据家辩云,罚罪人之说不足信,周世宗素不信佛,狮在开元寺前,且背负巨盆,当即寺中物或李云捐造以壮寺观者,是说较近情理。清嘉庆八年三月,大风倒地,口吻腹尾残缺。据郡人张岩《幞沧杂记》又有相传康熙初年,怪风自东北来,风过狮仆一说,然其它所记较前为详。光绪十九年暑州事宫昱遣圬者(泥瓦匠)扶起,以砖石补其残,然已失原状态矣"。又民间流传旧沧州一带滨临渤海,经常发生海啸,洪水浩劫,民不聊生,当地劳动人民为消除水患,自动捐钱,请名师李云铸此狮,以镇海啸,名曰"镇海吼"。从狮身外面铸有农民捐钱姓名和具体数字来看,即可证实这一说法。

墨语薇蔷(2014-11-0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