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岭村——国内历史文明名村】
大岭村位于广州市番禺区石楼镇东南面,珠江狮子洋水道西岸,坐西南向东北,背依碧绿葱葱的菩山,前临潮汐涨落的玉带河。靠山近水,水秀山青。大岭村建村迄今,已经拥有八七三年的历史,因为出了一名状元、一名探花、三四个进士、五三个举人以及十0多个9品以上的官员而出名。大岭村总人口二四00多人,规划面积达三五七.三六万平方米。大岭村景色优美,村落格式完好,历史遗存丰厚,传统修建精巧。二00七年五月三一日,大岭村被国度建立部以及国度文物局评选为“国内历史文明名村”称号。是广州市独一取得此项殊荣的村。二00八年四月八日,大岭村还被广东省旅游局评选为“广东省旅游特征村”。
“蛎江涌头,半月古村”是大岭村村落全体格式特征。大岭村全体傍水而建,村落居民拥有序地陈列在菩山脚下以及大岭涌之间,根本呈半月形布局。大岭村以1条古街为主轴,旁生里面巷,构成“大街1小巷”的两级交通体系,构成“鱼骨状”的街巷格式,处处和村落水系相通,和自然环境亲密相合。全体来说,传统村落肌理明晰,格式完好,具备较高的历史价值以及审美价值。大岭村从聚落全体环境看,村落选址背山面水,依山而建,绿水盘绕,构成“山?水?村?田”聚落格式,具备标准的岭南特征。大岭村村落民居布局形似鳌鱼,绕流村间的玉带河更加如玉带缠腰。大岭村是标准的岭南古村落,现保管较残缺的岭南作风修建群约九000平方米,这在经济兴旺的珠3角地域是难得1见的。
大岭村历史悠久,各式古石桥跨于河上;古塔立于村东北角;祠堂、门楼、牌坊、麻石巷、古树、蚝壳墙等在村中皆可见。局部主要景点如下:
1、玉带河
玉带河,全长约9百米,盘绕菩山西北面,和里面巷的小埠头相连,构成标准的岭南水乡格式。正是:菩山环座后,玉带绕门前。
2、龙津桥
龙津桥,建于清朝康熙年间,至今3百多年,是番禺现存最陈旧石拱桥之1。全桥用红石(白色沙砾石)建造,听说是取材于莲花山古采石场。东西峥缬翊樱懦?108公尺,桥宽3点2公尺,1墩2孔拱桥。桥面两侧石栏,各竖106柱105方。刻拥有莲花纹,8宝花纹。“8仙过海”的图像,“鲤鱼跃龙门”等浮雕,刻工古朴生动。桥北侧1方雕拥有番奴像,作双手捧盘顶在头上,盘中盛物,单脚跪献状,是石雕中较拥有特征的,殊为稀有。桥地方外侧刻阴文草书“龙津”2字,下款“康熙年”3字,现保管良好。
3、接龙桥
接龙桥,始建于清同治年间。1拱2墩,全桥花岗岩白石砌成,西南向横跨玉带河。由于年久失修,完整严重,已经于二00七年一二月按原貌停止修葺,并于往年三月中旬完工。
4、大魁阁塔
大魁阁塔,即平时村民所讲的“文昌阁”。于2002年9月,广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登记保护文物单位。 建于清朝光绪十年,三层阁式砖塔。塔高约二十点六五公尺,平面呈六角形,边长二点八公尺,双隅水磨青砖墙体。塔基高零点七公尺,花岗岩白石砌成。底层门上镶花岗岩白石额,刻“作镇菩山”四个阴文正楷大字。第二层开竖长方形石框窗,镶石额“司令司忠”四字。第三层开六角形石框窗,镶石额刻“日月齐光”四字。瓦顶前檐十三行,向上减缩成六角攒尖瓦顶,卷翘脊。塔刹竖绿色琉璃宝葫芦。塔内各层均铺设木质楼板,有木梯盘旋可上。大魁阁塔因年久失修,残缺严重。镇修葺办公室已于今年3月对大魁阁塔按原貌进行修葺,现已基本完工。
5、显宗祠
显宗祠,又名凝德堂,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距今近五百年历史,在清朝乾隆辛酉年(一七四一年)重修。显宗祠位于大魁阁塔和龙津桥北侧,前临玉带河,座东向西。显宗祠为三楹三进结构,即三进两天井结构,建筑宽敞装饰富丽。头门四层莲花斗拱,硬山脊,饰以灰雕,山墙有砖雕。梁柱以木雕装饰,各时代古人像、图案、飞禽走兽,栩栩如生。正门左右石鼓墩,墩边有西洋儿童像,是番禺古建筑所罕见的。显宗祠前座宽三十三点七公尺,深二十八点八公尺。中后座宽一十六点七公尺,深三十八点八公尺,共占地一千六百三十二平方公尺。檐枋上共有一排二十一组如意拱承托飞檐,两端的栌斗雕成金狮,其它十九方栌都雕成各式夔龙、卷草等图案。梁枋都雕有高浮雕历史人物故事、卷草龙、鳌鱼等图案。头门的木雕精湛生动,富有岭南地方特色,组成了一组富丽堂皇的木雕艺术品。
6、两塘公祠
两塘公祠,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公元14O3年)。该祠占地1千6百8106平方米,座西南向东北,构造为深3进,硬山顶。外墙用蚝壳砌筑而成,山脊以灰塑为装饰,挥洒自如,栩栩如生。梁枋以木雕装饰,前座拥有砖雕、石雕为装饰。两塘公祠在清朝光绪年间曾重修1次,所以头门是花岗岩白石以及青砖砌建,保存着精巧的木雕、砖雕、石雕。两塘公祠另1特征是:它以密密层层的蚝壳整划一齐地垒便,墙身高9公尺,墙体厚厚,至多拥有蚝壳十吨以上。两塘公祠门前拥有1棵同期种植的菩提树,至今已经拥有几百年的历史。树高明过一五米,直径拥有一米,树荫约六0平方米,成为现在番禺境内历史最持久,树形最大的菩提树。
7、陈氏大宗祠
陈氏大宗祠即柳源堂,始建于宋代,现在的陈氏大宗祠是在2OO1年按原貌重建的。柳源堂位于大岭村中约,占空中积3百平方公尺,门口广场7百平方公尺。广场东侧立拥有5对旗杆夹石,台高一些24公尺,长一些44公尺。夹石高一些6公尺,宽零点44公尺,厚零点14公尺。1行共5个石台,前3对旗杆夹石全部是花岗岩白石砌成,第4、5对夹石由红砂石建成。
8、陈永思堂
永思堂,又名“花园”,于清朝道光丁未年(一八四七)始建。永思堂东西宽8104点7公尺,南北深3106点1公尺,占空中积约3千多平方公尺。永思堂的中座是仿南阳府2堂格式,神厅居中,在上之下是天井,差不多两廊,每边1厅1房。西侧为厨房,厨房内拥有“3眼井”。东侧为花园,占地较广,花园中为池塘,池中拥有小拱桥。池塘傍建船形大厅“喜欢莲轩”,“喜欢莲轩”以及“文魁”2匾在轩中。听说以前园中很多名贵花草树木,故村民统称“花园”。
9、菩山首先泉
菩山首先泉,位于大岭村菩山以西南方山脚下,是自然的沙滤山泉,水质清冽。清朝光绪107年(1891年)辛卯科进士陈维湘在山泉旁岩石斜坡上题字刻石,两头刻拥有“菩山首先泉”5个隶书大字,此泉因而得名。最近村民藏入水管,从山脚引水至田边,泉水明澈,源源持续不停。
10、“贞寿之门”石牌坊
“贞寿之门”石牌坊,是1种留念性的共同的修建物。建于清朝光绪年间,距今一十多年。位于大岭村北往龙漖村路途转角处,座北向南,西靠玉带河古埠头,东临菩山角下的姑婆庙,距显宗祠约三00米。古牌坊为4柱3门3楼石牌坊,由花岗岩石块构成。占空中积东西长5点8米,南北宽一些8米,高约6米。正中门上石横匾刻阴文正楷“贞寿之门”4字,左门横匾刻“同享”,右门刻“百龄”,两头两柱正面辨别刻“贞门帝予千秋表,寿域天为2母留”1联,反面刻“苦节可贞两母其颐臻上寿,考思锡类9霄沦孛霈皇仁”1联。贞寿之门是为文林郎陈达华妻蔡氏、妾冼氏2人守洁养大女儿,两人都活到百岁才寿终,阅历6朝皇帝,以前陈达华寓居大岭西约坊“菩山首先门”旁的1条‘里面’,皇帝下旨后,这条‘里面’便改名为“百岁里面”。
11、5板白石街
5板白石街建于清朝光绪廿3年(1897年)。上街5板白石砌成,全长四00余米。
12、沙井气
沙井气位于大岭村中约颖源里面内,用花岗岩白麻石砌成,井深3点3公尺,水深约2点5公尺,井水源源持续不停,取之不尽,水质明澈,。因出水快如出气,故名“沙井气”。
13、荷花池
位于大岭村内显宗祠旁和文昌阁旁的两个鱼塘已经于往年三月份改变成荷花池。现显宗祠旁的荷花池周围已经砌石堤,并预备装置栏杆及建造“观荷亭”。
除此之外,大岭村还拥有姑婆庙、姑婆屋、陈氏墓、留念亭......景点。大岭村的历史文物景点主要集中在村头、村中、村尾3个片,文物古修建保管根本残缺。
为了增强对石楼镇大岭村古村落文物的维护和管理,弘扬传承非常好历史文明,抢救维护不可再生的文明遗产资源,促进村落的可继续发生变化,石楼镇政府专门在大岭村设立了“石楼镇大岭村历史文明名村修葺办公室”,对这些珍贵的历史文物停止维护以及修葺。着力打造好历史文明名村这个品牌,和亚运同步,使编者镇添加1名新的旅游亮点,以迎接二0十年亚运盛会的到来。
地 段: 番禺城区内乘坐市桥往石楼镇班车
电 话: 020-84840398 020-84861200
地 址: 广州市番禺石楼镇莲港大道45号
购票须知: 免票
阮绮雯能力秀主页:http://wm23.cn/wrqw1203
阮绮雯梧桐子主页:http://www.wutongzi.com/uc/44624466.html
阮绮雯微博:http://weibo.com/wrqw/
阮绮雯博客:http://bolg.sina.com.cn/u/1762258464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