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射阳县位于盐城市中东部,北纬33°24′— 34°07′ 东经119°59′─ 120°33′;东临黄海,南抵西潮河与大丰市、盐城市区接壤,西同建湖、阜宁县毗邻,北至苏北灌溉总渠与滨海县隔河相望。[2]
地貌地质
[地貌]该县属里下河沿海垦区。地势平坦,射阳河南为江苏中部海积平原,射阳河北属废黄河三角洲平原。地面高程(废黄河口基面)在0.6~2.2米之间,属低平原区。县境略呈东高西低,南北高、中间低的状态。陆地高程差在1.4米左右。从微地形看,由于在陆地形成过程中受河流及海潮作用的差异,形成局部小起伏。
[地质]该县地下水主要赋存在第三纪和第四纪松散沉积物中。含水层受古沂沭河和古淮河两大水系共同作用而形成,含水介质颗粒较细,富水性相对较差。其具有供水意义的含水岩组为第Ⅱ、Ⅲ、Ⅳ承压含水岩组。
第Ⅱ承压含水岩组:由3-6层砂层组成,单层厚度均不超过10米,含水层总厚度10-50米,其中千秋──省临海农场以北,通洋──合兴──洋马以东的大部分地区,单井涌水量500-1000立方米/日;水矿化度介于0.5-1.5克/升,为淡水和微咸水;水型由HCO3-Na型、HCO3.C L-Na型和CL.HCO3-Na型组成。
第Ⅲ承压含水岩组:顶板埋深170-230米,底板埋深190-280米,西浅东深。该层组由4-6层薄砂层组成,总厚度10-40米,自北向南逐渐增厚,黄尖、新洋一带超过30米。单井涌水量介于500-1000立方米/日;地下水矿化度小于1克/升。
第Ⅳ承压含水岩组:岩性以中细砂、中砂、细砂为主,顶板埋深220-300米,含水砂层厚5-30米,洋河、黄尖附近达30-33米。单井涌水量可达1000-2000立方米/日,该层水均为矿化度小于1.0克/升的淡水。
气候类型
射阳位于苏中平原的东部,苏北灌溉总渠的南侧,东临黄海,是北亚热带和暖温带的过渡地带,属季风气候区,季风环流支配本地区主要气候要素的变化。总的气候特点是:气候温和,季风盛行,夏季炎热,冬季较冷,四季分明,热量充裕,光照充足,受季风早迟和强弱年际变化的影响,旱涝、低温、阴雨、大风、冰雹等灾害时有发生。年平均气温14℃,年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
土壤河流
[土壤]境内土壤分为水稻土、盐土两大类。水稻土面积约15万亩,主要分布在射阳河沿岸的海河、阜余、四明等乡镇,宜植水稻、三麦等;盐土类面积约141.68万亩,宜种棉花及特种经济作物等。
[河流]该县境内河流纵横,共有大小沟河2800余条,骨干河道多为东西向,里
下河腹部地区排水走廊三大港(射阳河、黄沙河、新洋港)横穿县境。主要骨干河道中,市管的除三大港以外还有西潮河、小洋河、海河、廖家沟等河道;县管的有六子河、潭洋河、利民河、运棉河、新民河、运粮河、八丈河、串通河、通洋港、战备河、夸套河、新洋干河。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