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县民间习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在传统节日中,虽然存在一些落后和迷信的东西,但其主要作用在于丰富、调节人民的生活,加强人民群众之间相互联系和交往,同时表达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以及对邪恶势力的厌恶情绪。正是这种内涵美,使一些传统节日久传不衰。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的进步和发展,一些与人民生活联系淡薄的节日逐渐被淘汰,有的节日内容不断更新,抛弃其落后迷信的份,发展其健康有益的内容,逐渐成为人民的生产劳动之余庆贺丰收,改善生活,游乐嬉戏,追求光明的有益活动。
过年
春节。俗称“新年”、“阴历年”,是汉族人民最隆盛的节日。殷商时,每年农历十二月开始,周从农历十一月,秦和汉初则从农历十月始。汉武帝太初元年采用“太初历”,规定以孟春正月为岁首。尔后农历新年延续两千多年。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辛亥革命后,采用阳历纪年,以阳历元月一日为岁首,将农历正月初一改称春节,沿用至今。
安阳县民间将春节称为过年,但过年并非专指正月初一,而是包括年头和年尾。一进入腊月便有“年味儿”了。 腊月初八这天的早餐,民间要吃“腊八粥”。粥用小米、柿块熬制而成,味道甜香,俗称“柿疙瘩白汤”。农妇均要在太阳未出前将粥做好,扳上南墙一谷堆儿,口曰:“腊八粥早些做,扳上南墙一谷堆儿,小鸹不蹬俺家谷”。吃“腊八粥”据文献记载,林州是从宋朝开始的。原来的意思是人们用一年的收获祭祀祖先、祭祀众神并庆祝丰收。由于林州灾害频繁,逐渐演变为吃“腊八粥”,预祝来年粱谷丰登。安阳县民间尚有“吃了腊八粥,来年好收田”的俗语。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