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翦墓
位于陕西省富平县到贤镇纪贤村永和堡村北150米处。地埋坐标东径34?52?,北纬109?20?,海拔高度484米。
秦政23年(前200年),秦王政使李信伐楚,败归。政亲临频阳时置县府(今富平县美平镇),授大将王翦60万秦兵再伐楚,返途经到贤(该镇比频阳县初置早180年),华阳送王翦于灞上。秦王政二十四年(前223年),遂天楚。翦之子王贲于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年)拔辽东、天燕、天代,次年(即前221年)亡齐,秦统一六国,赢政称始皇帝。公元前214年王翦亡,时年90岁,葬于今富平县到贤镇纪贤村永和堡。
秦大将王翦墓位于富平县到贤镇纪贤村辖区,现今墓式为南北长方形,俯视为隋圆形。南北长40米,东西长30米,封土面积约7亩半,高约9米,夯土层为6-22厘米。原墓西100米处南北两排六冢。据:《富平县志》(孙志)载“左为六冢,传为六国图书,夫图书非可葬者,或子孙若世随葬者耳”。
墓域原官家封地多少?史料无法稽考。1967年前有城垣夯土残壁,墓道两旁有两排石马,墓前有清嘉靖十一年(1806年)立“秦大将军美应侯王翦之墓”石碑一通,墓西为两排六冢,墓域地面石刻、城垣,六冢文革中均遭毁夷,唯剩王翦墓冢。墓冢北隅40米处有一启土壕,呈南北长方形走向,2004-2005年出土有秦粗、细绳纹青色砖、瓦、陶罐残片,并有蹲式人骨架一副。封土周围散落有厚地面建筑残留砖瓦碎片。墓冢正有富平县人民政府立“省保单位王翦墓”标志碑一块,墓冢西南为王翦墓文管所平房两间。
1956年4月29日,富平县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56年8月6日,王翦墓被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陕西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及建设项目控制情况:
根据陕政发[1992]35号《陕西省省级以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文件(附件)规定:秦大将王翦墓A区、B区、C区三类分别为:
A区:(重点保护区)墓冢。
B区:(一般保护区)A区向外延伸5米。
C区:(建设控制地带)B区向外延伸15米。
20世纪80年代后对王翦墓区保护范围内(包括A、B区)的基本建设进行了严格控制。
唐节愍太子李重俊墓
位于富平县宫里镇南陵村北。地理坐标北纬34?51′,东经109?81′,海拔高度356米。
《旧唐书·睿宗记 》卷七载:景云元年(710)秋月丙辰,追谥重俊为节愍太子,同年十一月,陪葬其父中宗定陵陵园。
1992年4月20日,李重俊墓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3年11月,墓前一石狮被南陵村村民刘登峰盗走,后被富平县公安局追回,存于富平县公安局院内。
1995年3月陕西省考古所对李重俊墓进行抢救性发掘。
1996年3月富平县宫里乡政府投资对墓园进行建筑围墙工程。
1996年9月富平县文管会对墓进行墓道及天井覆盖工程。
1998年10月富平县文物管理局在墓道口建盖三间仿唐建筑工程。
李重俊墓位于富平县南陵村北,为唐中宗定陵陪葬墓。墓高12米,周长136米,系夯筑,夯层厚12-15厘米。
1995年3月陕西省考古所对李重俊墓进行抢救性发掘。李重俊墓由长斜坡墓道、5个天井、5个过洞、4个壁龛、甬道、前室和后室几个部分组成。全长54.25米,深10.3米,墓道长29.8米,宽2.6米,甬道和墓室均由砖砌建筑,甬道中还有一道木封门。壁龛中出土大量的彩绘陶武士俑、骑马俑、陶车、陶灶、陶磨等,另有瓷器、铜器。特别是出土了哀册150余片,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这次发掘共出土文物290件。墓道、天井、过洞、甬道墙壁上绘有壁画。
1988年省文物局组织全省文物普查,李重俊墓在普查之内。
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及建设项目控制情况:
根据陕政发[1992]35号《陕西省省级以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文件(附件)规定:
李重俊墓保护范围分为A区、B区、C区三类分别为:
A区:陵墓封土堆。
B区:A区外延50米。
C区:同B区。
1992年,被公布为省保之后,保护范围内建设项目得到较好控制,无违章建筑。
秦 王 贲
秦王贲墓位于陕西省富平县美原镇千口千王堡北。
秦王贲秦将领,秦大将王翦之子。秦王政二十年(前227年)秦王命贲击楚国,取城十余座。二十二年(前225年),王贲奉命攻魏,兵围魏都大梁,计用水灌城,魏王假降,逐被处死,魏亡。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年),王贲领命进攻辽东,虏燕王喜燕亡。灭代,虏代王嘉,代亡。二十六年(前221年),王贲进军临淄,虏齐王建,齐亡。秦统一中国,则贲功岂在翦之下。王贲因战功卓著,被册封为通武侯。秦王政二十八年(前219年)始皇东巡,王贲父子随之,名刻其石。卒后葬在秦始皇赐给王翦、王贲父子美田千顷中心地带。
秦 王 贲 墓
秦王贲墓位于陕西省富平县美原镇千口千王堡北。
墓葬封土堆东西长17米、南北长29.5米,高6米、夯层6厘米-22厘米。占地约0.75亩,墓葬封土堆形状为马鞍形。平面为椭圆形,在封土堆正南4米处,竖立文物保护碑一通。
2003年9月24日被陕西省人民政府第四批公布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12月20日陕西省人民政府树立省保标志碑。
墓园保护范围:
2003年9月24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四批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告》(陕政发[2003]38号)
A、墓葬封土堆四边外延伸130米。
B、A区四边外延伸20米。
法源寺塔
位于富平县西寺中心小学院内。地理坐标北纬34?37′,东经109?21′,海拔高度528米。
据有关史料记载,塔建于唐咸亨二年(671)美原置县后所建。塔基10米见方,1层棱面2.6米宽,2-7层有通门,双数为东西向,单数为南北向。2-7层除通门外,其它6个棱面均嵌长方形佛龛,内用两方砖对接雕刻佛像。塔内原有转角式木梯,清同治年间被毁。
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大地震,塔稍顷斜。
清同治年间,塔内木梯被毁。
1984年7月,富平县人民政府公布法源寺塔为县级保护单位。
1992年4月20日,法源寺塔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及建设项目控制情况:
1992年4月20日《陕西省人民政府批转省文物事业管理局关于省以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的报告的通知》(陕政发[1992]35号)。
A区:法源寺塔。
B区:西寺小学东西、北、院墙和教学楼北界内。
C区:同B区。
1992年,被公布为省保之后,保护范围内建设项目得到较好控制,无违章建筑。
标志碑
位于塔南3米处,青石质,工字形底座,碑宽65cm,高80cm,厚14cm,座高30cm,下宽70cm,碑正面上楷书为“富平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下隶书书写“美原塔”,以下用楷书分三行分别书写时代“唐”、分类“古建筑”、 “富平县人民政府立” 、 “一九八四年七月公布”。
汉太上皇刘执嘉万年陵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