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平丁公遗址

家乡区县: 滨州市邹平县

丁公城址位于邹平县长山镇丁公村东,平面略呈方形,四周城垣比较规整,城内部分南北长约350米,东西宽约310米,面积为10万多平方米,城墙宽约20米,现存高度1.5-2米。墙体外陡直,内侧较平缓,内外侧夯层均向城墙中心倾斜。城墙外有宽20余米的壕沟,距城内地面深为3米多。夯层厚5厘米左右,城墙夯土比较坚硬,主要为五花土。城内龙山文化堆积厚达1.5-2米,遗迹和遗物十分丰富,遗物有精美的蛋壳陶、白陶以及袋足鬲等各类陶器近千件,石、骨、蚌器1500余件。 遗迹主要有房址、陶窑、窖穴和墓葬。房址分为半地穴式和地面建筑两类,前者面积较小,一般不超过10平方米;后者面积较大,有的近50平方米,并有用小孩或成人奠基的现象。城址的年代约在距今4600-4000年之间,基本包括了龙山文化的全过程。该遗址1984年被邹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经山东省文物管理局批准,又被定为山东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邹平工作站。1988年山东大学投资建立了1850平方米的三层考古楼,陈列文物1000多件。丁公遗址是重要的史前遗址,被列为1991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首。近几年,省内外各界人士到此参观者不断,北京大学、山东大学等高校将此作为专业教学和科研实习之地。
丁公村隶属于邹平县苑城乡,遗址位于村东,地势较之周围隆起。遗址西南距邹平县城约13公里,东南距临淄齐故城约50公里,孝妇河在遗址之西1公里处由南向北注入小清河。这一带属平原地貌.地处泰沂山系北麓和鲁西北太平原之间的过渡地带。遗址范围东西约400米,南北近450米,面积约18万平方米,1991年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考古发掘
1981年,邹平县图书馆在全县进行的文物普查中发现该遗址。1985年春,滨州地区文物处曾在遗址东南角进行过抡救性清理。1985年秋至1993年春.山东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先后六次发掘丁公遗址,累计发掘面积2000余平方米。其中1991年秋进行的第四次发掘,发现龙山文化城址和龙山文化刻字陶片,前者被评为1991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天蝎座Ailsa(2014-11-0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