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尧县的民间艺术和宗教信仰

家乡区县: 邢台市隆尧县

民间艺术   隆尧县民间艺术源流长,年代久远。明代中期,便有秧歌萌生起步,至明末清初,便已成为农村文化娱乐的主要形式。隆尧秧歌系境域内流传最早、最广泛、最受人民群众喜爱的戏种。此剧种源于相地,长于斯土,发展于隆邑,源古可至明嘉靖年间。此剧语言简单,贴近生活,通俗易懂,唱句多无拖腔,唱法与民间说唱基本相同。自清朝中期开始引入乱弹、丝弦、南调、河北梆子、老调、京剧等7个剧种。

随着社会的发展,在隆尧秧歌不断巩固和提高的基础上,相继又引入了多种乡艺活动,如跑驴、跑旱船、踏高跷、耍龙灯、舞狮子、拉碌碡、二鬼摔跤、招子鼓、抬杠、攉杆、大头舞、太平车、扁担官等十几种类型。此剧种源于相地,长于斯土,发展于隆邑,源古可至明嘉靖年间。

宗教信仰    县内宗教流派一直不多,现今境内的宗教已只剩下天主教、佛教、基督教。宗教信仰的自由,是人民政府的一贯政策。县境内的天主教、佛教、基督教均属邢台教区。

本县境内的天主教由何人何时传入已无证可考。全县有天主教徒5000余人,分布于全县21个乡、镇的98个村。每个乡镇均有教堂,而且数量逐步增多,其中尤以魏庄镇魏家庄村始建于1913年的百年天主教堂最为著名。该教堂由法国传教士始建,在民国期间多收留照顾孤寡老人、残疾儿童,抗日战争期间该教堂收留大批附近村民,避免遭受日军的杀害。建国后及文革期间,教堂建筑遭到严重破坏。改革开放以后,教堂在原基础上修缮并逐渐恢复日常礼拜活动。本县先期的基督教,以魏家庄村的南洋楼(即教堂)为早。现本县的的基督徒分布在南位、大霍等7个乡的19个村。现本县的佛教徒分布在北楼、大张庄等6个乡的10个村。佛教没有固定的活动场所,平时的小型活动不集中,均在家中做佛事;佛教的小型活动不多,大型活动更是稀少。1993年,尧山乡西河村落实了教产,由解放前一名法号为玄帽的83岁的老和尚主持,新建三间寺庙,名“乐山寺”,并吸收了5人入教,总之,活动呈下降趋势。

我的能力秀主页:http://abc.wm23.com/S___pengya
我的微博主页:http://weibo.com/u/2389363761/home?topnav=1&wvr=5
我的博客主页:http://blog.sina.com.cn/u/2389363761
我的梧桐子主页:http://www.wutongzi.com/user/default.aspx
我的家乡主页:http://www.wutongzi.com/kan/hebei/longyao.html

夏天的零点等待(2014-04-1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