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延举,改写世界玉米高产纪录的农家女

家乡区县: 莱州市

今年春天,受山东省科技厅委托,华中农业大学刘纪麟教授、中国农业科学院佟屏亚研究员、山东农业大学董树亭教授等8位国内著名育种、栽培和管理专家,对莱州市金海作物研究所承担的“金海5号”玉米新品种选育与配套栽培研究项目进行了专家鉴定,认为:该项目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创造了夏玉米高产纪录,居世界领先水平。同时,经国家权威部门检索、查新国内外科技文献、成果、专利资料,认定“金海5号”2004年获得的亩产1146.74千克创造了世界夏玉米新的高产纪录。
许多人难以想像,改写尘封十五年的世界夏玉米最高纪录的竟是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农家女——翟延举。
“育种是条不归路”
5月9日,在山东省莱州市金海作物研究所,我们见到了刚刚从海南育种基地返回,正在选配玉米种的翟延举。今年44岁的翟延举,眉清目秀,温文尔雅,着一身浅蓝色的工作服,黝黑的脸庞、略显粗糙的双手,为她留下了常年田间观察实验的清晰烙印,极富节奏感的谈吐间,透露着睿智和坚毅。
1981年翟延举从莱州一中毕业回到了家乡——莱州市西由镇后邓村。莱州是我国著名的玉米育种之乡,家乡浓厚的农业科研氛围,激发了翟延举投身农业科技的强烈愿望。1985年翟延举进入莱州市农业实验站,主要参与肥料实验,主攻玉米栽培技术,从此开始了她的玉米科研生涯。翟延举好学上进,很快成为玉米栽培领域的行家里手,并在实践中初步掌握了玉米育种技能。1991年她进一步跨入玉米育种领域,参与了著名的“掖单”系列玉米良种的培育工作。1995年随着农业科研体制的变革,翟延举被聘任为莱州市金海种业有限公司所属莱州市金海作物研究所所长,全面主持高产、优质、多抗型玉米新品种的培育工作。
自从上个世纪初,美国育种家创造了自交系间杂交种的新型玉米培育方法后,至今世界上2/3以上的玉米杂交种均出自此法,这意味着育种成功的机会与进行试验的次数成正比,谁亲临田间时间长,占有的材料多、选系多、组合多,谁就会在茫茫绿野中寻得十万分之一的成功几率。
勤奋和毅力是育种家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翟延举说:“育种是条不归路。”育种世界深奥莫测,许多人一生都可能与成功失之交臂。为了加快育种繁育节奏,她们采取加代培育法:本地春秋繁育两代,利用海南气候,冬季加育一代。每年翟延举就像一只不倦的春燕,在北国南海之间来回穿梭。初到海南,育种站地处偏辟乡村,清晨五六点起床,穿雨衣顶露水,开始一天的劳作。玉米授粉最好是在烈日高照下,酷热中她们常常要工作到下午两三点钟。晚上蚊虫袭扰,难以入眠,第二天又要继续重复这种近乎极限的工作。特别是每年的一、二月份,正当合家团圆的春节时候,也是玉米授粉的关键时刻,思乡情深、念子心切,第二年总会有一些人打退堂鼓,十几年来,到海南的人换了一茬又一茬,唯独翟延举从未怯步。1999年12月,积劳成疾的翟延举栽倒在海南的玉米试验田里,到济南经过短暂的治疗,2000年正月初七她又出现在海南的育种田里。天道酬勤。1996年翟延举培育的“金海1号”玉米良种终于面世,紧接着“金海2号、3号、4号、5号”也相继推出。
“育种要有自己的思路”
没有耀眼的学历,甚至没有一篇学术论文,农家女翟延举却登上了世界玉米育种的巅峰。
1998年参加山东农业大学函授学习。在一些人把通过学习取得学历作为最高目标时,翟延举全身心地把书本知识融入到自己的育种科研中,在这里她看到了另一个广阔的天地。“我的考试成绩并不优秀,因为我没有时间听完全部授课。”然而翟延举却把学得的知识成功地应用于自己的实践中,她说:“书本的知识关键在于你能不能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对科学知识超强的领悟能力,使翟延举在玉米育种实验中如鱼得水,每年她都亲手从十几万个玉米育种基础材料中择优选配5000多个新组合,在日复一日的观察、研究中,翟延举对玉米品种特性了如指掌。在一次外出学术交流中,面对一株玉米新品系,翟延举上下几眼就分清了它的基因组合,主要特性脱口而出,令主办院校大为惊诧。要知道,分析清楚这些微妙的基因组合,许多专家也要借助于先进的试验仪器。几十年的忘我积累、研究,练就了翟延举的这种绝活,她独到的试验经验令农学教授们称许,成为玉米育种研究的成功范例。
我们期待着翟延举为民族种业创造新的奇迹。
我的能力秀主页是:http://www.wm23.cn/xiatian2014
我的梧桐子主页是:http://www.wutongzi.com/uc/14128629.html
我的微博主页:http://weibo.com/p/1005055021021689/home?from=page_100505&mod=TAB#place

xiaoya(2014-11-0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