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位河南人,都会有一种烩面情结。
第一次吃烩面,是初中的时候,是我的同学请我吃饭时吃到的,在此之前,我没吃过烩面,因为年代久远,我现在已经无法记忆,在没吃烩面之前,我是否知道有这种食物?在吃烩面之前,香菜我是不吃的,因为它的那种特殊味道。所有习惯的改变,就是这一碗烩面。
都说舌头的记忆是很刁钻的,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的,所以,从舌头锁定旧时烩面味道之后,这么多年以来,烩面馆是越开越多,越开越五花八门,但却距离记忆味道越来越远,现在又有打着老式烩面的名字开烩面馆的,但和记忆里的老式烩面相比较,味道还是差许多的。
老式烩面很简单的,一锅好汤,面、羊肉、海带、香菜、青蒜苗,还有黄黄的咖喱粉,这样的搭配,让一碗普通的面,活色生香起来,汤因为加入咖喱粉,基本是黄色的,面汤用的是羊肉和羊骨熬制的汤,油油亮亮的,加入筋斗的白色面,配上绿色的香菜,在色彩上,已经先声夺人许多口水了。
用筷子挑起一根面,边吃边扯,面都是整根的,所以,要用筷子不断的递送,因为羊汤上面浮着油,喝一口汤的时候,多数人会先吹去浮油再美美的压一口汤送面,辣椒油和醋,是不可少的调料。因此,看一家烩面馆的烩面是否好吃,单单看熬制的辣椒油就会知道了。除了从辣椒油上辨别滋味外,另外一个考究就是看汤,旧时卖羊肉烩面的,是开放式的店面,操作间是对外的,店门前有一口大锅,煮着羊肉和羊骨,汤熬的浓白,烩面最重要的是汤和面,有了一锅好汤,这面就成功了一大半,之所以看汤锅识店家,在另一方面,也代表着一种底气,如果生意不好,是养不起这样一锅汤的。
家庭制作烩面汤底,除了煮羊肉之外,要另外买羊脊骨和羊油,这样熬出的羊肉汤才会浓白。
烩面的由来
相传唐太宗李世民在登基前的一个隆冬雪天,患寒病落难于一农院。母子心地善良,将家养的角似鹿非鹿、头似马非马、身似羊非羊、蹄似牛非牛的四不像(亦称麋鹿)屠宰炖汤,又和面想做面条为李世民解饿。但追敌逼迫,情形紧急,老妇人草草将面团拉扯后直接下入汤锅,煮熟后端给李世民。李世民吃得满身冒汗、暖流涌身,不觉精神大振,寒疾痊愈。于是策马谢别。
李世民即位后,整日山珍海味倒觉不出什么滋味,就想起吃过的那对母子做的面,想到他们的救命之恩,便派人寻访母子,以厚加赏赐。还真是不负有心人,终于找到了那母子。太宗又命御厨向老人拜师学艺。从此,唐宫庭御膳谱上就多了这救命之面——麒麟面。
后来,因为四不像极其稀少,觅猎困难,武则天为此杀几贡使仍无济于事,只得取山羊代替四不像,麒麟面也改称山羊烩面。但是经御厨、御医鉴定其口感滋味和医用价值都不亚于麒麟面,于是羊肉烩面便成为宫庭名膳,长盛不衰。
清代八国联军打进北京城,慈禧太后逃到山西避难,仍牢记烩面补身祛寒,多次差总管李莲英诏贡山羊做烩面食用,及时解除了寒疾病险。直到清末满汉全席宗师御厨庞恩福因不甘宫庭御膳房苛律束缚,逃出皇宫隐居黄河河南段后,正宗的原阳烩面才传艺民间。
随着时代的发展,烩面日益受到人们的肯定和青睐。烩面也以其汤肥肉瘦、浓香爽口、营养丰富、独特的风味而享誉全国。
我的网络营销能力秀个人主页: http://wm23.cn/w1728
我的新浪博客地址: http://blog.sina.com.cn/u/3973316134
我的梧桐子个人主页: http://www.wutongzi.com/uc/82526598.html
我的新浪微博地址:http://weibo.com/u/3973316134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