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徐文化(6)

家乡区县: 山西省清徐县

三、加大投入,创新载体,打造特色文化名城 如何抓住建设文化强县的历史机遇,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彰显历史文化名城魅力,提升综合竞争力,是清徐县提升影响力的关键。从这一发展战略出发,县委、县政府明确提出并重点实施文化建设“四大工程”:一是实施城乡文体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投资1.5亿元,新建集文化馆、图书馆、美术馆、体育馆、全民健身中心、科技馆、档案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八馆合一的现代化多功能文体活动中心。其中文化馆、美术馆、图书馆面积达到1.3万平方米,已全部实现免费开放。实施乡镇综合文化站工程。县财政对全县每个乡镇综合文化站补助资金20万元,现已全部建成9个乡镇综合文化站,累计投入资金468万元。以村级组织建设为契机,强化农村文体基础。我们采取“政府采购、统一配送”的办法,“十一五”期间,县财政投入资金800万元,先后购置健身器材、篮球架、棋牌桌、乒乓球台、图书、图书柜、阅览桌椅、电脑等设备,投放村级活动场所,到2012年底,全县188个行政村实现了文化活动场所、农村健身工程和农家书屋全覆盖,村级图书达到282000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的配套资金到位,上级支持的170多部投影机已全部投放到各村。由于政策到位,指导有力,激发了村级投资文化体育设施的积极性。2006年以来,县财政投入文体资金400多万元,拉动村级文体建设投资3200余万元,涌现了王答乡常庄村、徐沟镇新庄村、柳杜乡成子村、徐沟镇西南坊村等一批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先进村,进一步改善了农村公共文化设施的条件。二是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成功申报老陈醋传统酿造工艺、徐沟背铁棍、清徐彩门楼和清徐砖雕等一批国家级非遗项目。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公布了三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编辑出版了《清徐•古建筑》画册,编撰了《清徐历史文化丛书》等一批文化精品书籍。完成了特色文化品牌和民间艺术大师的申报工作。徐沟东南坊村被命名为全省特色文化村,“清徐县元宵节”被省命名为民族传统节日保护示范地。东于镇被授予“特色文化镇”,东高白村被授予“特色文化村”,马峪乡葡峰山庄被授予“特色文化园”。杨宗新、韩建平被授予“民间艺术名人”称号。三是实施文艺精品创作工程。充分调动广大文艺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铁棍《杨门女将》获得第七届中国民间艺术节暨“山花奖”中国民间飘色(抬阁)艺术展演金奖和“第九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民间艺术表演奖(民俗礼仪表演)”优秀入围作品。徐沟背铁棍参加了上海世博会“山西文化周”世博园区的街头巡演。特别是山西清徐嫦娥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在思想上牢固树立晋剧也是文化生产力的观念,晋剧要与市场对接的观念,走向市场必须创新的观念,把“弘扬民族先进文化,培养优秀艺术人才,精心打造戏剧精品,竭诚服务广大人民”作为办团宗旨,成立五年来,相继推出了《莲花庵》、《杨门女将》、《宫变》、《芦花》、《逆子恨》、《伐子都》等精品剧目。共获全国性奖项17项,省级27项,市级27项,共计71项。县政府投入扶持资金380万元,用于精排新编历史剧《龙兴晋阳》,代表山西省参加了在厦门举办的第十一届中国戏剧节,获“优秀剧目奖”、“优秀表演奖”。还参加了在北京举办的首届全国民营院团优秀剧目展演。《大红灯笼》参加了文化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优秀剧目展演。目前,全县三个民营剧团年演出场次达到2000场次以上,演出收入达到1000余万元。四是实施古城保护、开发、利用工程。全县共登录不可移动文物450处,如西堡村盐坊遗址、清徐老醋坊遗址、贾兆村郭家宅院、晋商秦家,特别是清源古城和徐沟古城的保护和开发,为传承历史文脉、建设历史文化名城,做到“形神兼备”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傻瓜(2014-11-0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