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美食 烤全羊

家乡区县: 包头市东河区

烤全羊的历史:
烤全羊也称“烤整羊”,蒙语称“昭木”。蒙古族传统食物,流行于内蒙古、新疆。据史料记载,它是成吉思汗最喜爱吃的一道宫廷名菜,也是大元朝宫廷御宴“诈马宴”中不可缺的美食,其制作方法也一直由宫廷御厨及大都(今北京)的各亲王府内的厨师掌握。
烤全羊——历史
烤全羊是从元代宫廷燕飨继承下来的一种整羊宴。在清代颇受清廷青睐并称“诈马宴”,常招待蒙古王公。清乾隆帝曾大发诗兴,作诗赞美此宴。“诈马”即蒙古语“珠马”或“招木”的异译,指的是用蒙古族传统的屠宰法杀之后,热水煺毛,去掉内脏,收拾干净的白条绵羊烤制的一道名菜。其色、香、味、形俱佳,是蒙古肉食中最讲究烹调技艺的上乘大菜。据《元史》记载,十二世纪时蒙古人“掘地为坎以燎肉”。到了元朝时期,蒙古人的肉食方法和饮膳都有了很大改进。《朴通事·柳蒸羊》对烤羊肉作了较详细的介绍:“元代有柳蒸羊,于地作炉三尺,周围以火烧,令全通赤,用铁芭盛羊,上用柳枝盖覆土封,以熟为度。”这说明不但制作复杂讲究,而且用专门的烤炉。在清代各地蒙古王公府第几乎都用烤全羊招待贵宾,是高规格的礼遇。 清代初康乾年间,北京“罗王府”(即阿拉善王府)的烤全羊,名气就很大,其蒙古族厨师嘎如迪名满京城。从清末明初到新中国成立初,各地蒙古王府中虽有烤全羊,唯有阿拉善王府的烤全羊最有名,因为该王府有一批以胡六十三烤全羊师为首的名厨掌炉。新中国成立后,由于人民政府对蒙古族传统名菜的重视,不但恢复了这道名菜,而且有了许多改进。现在内蒙古自治区财经学院已将烤全羊列为蒙餐课烹调技术中的重要一章。

烤全羊——制作
烤全羊之所以名闻遐迩,除了因为选用的羊肉质好以外,关键在于它有一整套特殊的烤制方法。烤羊要选择膘肥体壮的四齿三岁绵羊作原料,屠宰时必须采用攥心法:从羊的胸部开刀,把手伸入羊腔,攥捏其心脏致死,用这种方法杀死的羊不会大量出血,其肉格外可口。羊宰杀后不用剥皮,先把前腿挂起开膛,取掉五脏和下水,洗净胸腔、腹腔,然后用开水烫去羊毛,以碱水洗净全身羊皮。在羊的胸腔内放入各种佐料,四肢向上,羊背朝下,用铁链反吊起来,放入炉内烘烤。烤炉是特制专用的,以砖砌成,形成穹庐,先用一种叫梭梭的柴禾,将炉内烧红,撤去燃料,将全羊从烤炉的天窗口吊入,并关闭天窗和炉门,借用炉内高温,将羊肉炯至半熟,再打开炉门,由厨师用长柄勺,舀上梭梭柴的火块,对着羊身进行烤炙,直到羊全身烤成焦黄色为止。用这种慢火烤炙,能使羊腹中的佐料味逐渐渗透于羊肉之内,同时能使羊肉熟透。
烤好后,先出炉倒掉腹腔内的羊汤和佐料,将全羊以跪卧姿势摆入直径约1米的大盘内,上桌后,由专人在客人面前将羊剖卸成小块,视来宾身份依次奉递。烤羊腔中倒出的羊汤,再加水调配,用小碗—一端给客人。这也是吃烤羊肉时必不可少的一种极佳饮料。这种烤羊肉,吃起来酥脆香嫩,肥而不腻,根本不同于别种方法做成的羊肉味道。品尝过这种烤全羊,齿颊久久留香,终身难忘。

冀磊网络营销秀个人主页:http://wm23.cn/by337637835loveseven_
冀磊的新浪微博:http://weibo.com/u/5282010628?source=blog
冀磊的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u/5282010628
冀磊的梧桐子网站:http://www.wutongzi.com/uc/33526040.html

Love Seven(2014-11-0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