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久不衰的祖传美食手扒肉

家乡区县: 包头市东河区

手扒肉是红食中的一种。蒙古族人民称肉食为红食,蒙语叫“乌兰伊德”。顾名思义,“手扒肉”就是手抓羊肉,是蒙古族千百年来的传统食品,是牧民们的家常便饭。手扒肉的做法是把带骨的羊肉按骨节拆开,放在大锅里不加盐和其他调料,用原汁煮熟。吃时一手抓羊骨,一手拿蒙古刀剔下羊肉,蘸上调好的佐料吃。根据牧民的习惯,手扒肉一般用作晚餐。 到草原观光旅游不吃一顿手扒肉就算没完全领略到草原的食俗风味和情趣,虚此一行。
做法:
手扒肉的制作和吃法也别具一格。
通常选用膘肥肉嫩的小口羊一只,先拔去胸口近腹部毛,后用刀割开二寸左右的直口,将手顺口伸入胸腔内,摸着大动脉将其掐断,使羊血都流聚在胸腔和腹腔内,谓之“陶心法。”这种杀羊法优于“抹脖杀羊法”,即羊血除腔内一部分外,还有少部分浸在肉里,使羊肉呈粉红色,煮出来。
味道鲜美,易于消化,羊肉干净无损。然后剥去皮,切除头蹄,除净内脏和腔血,切除腹部软肉。并按羊各关节,将全羊带骨制成数十块,放入不加盐和其他佐料的白水锅内,用大火保持原汁原味,适当控制火候。只要肉已变色,一般用刀割开,肉里微有血丝即捞出,装盘上席。

介绍
手扒肉是蒙古族千百年来最喜欢的传统食品。因用手抓着吃肉,故名手扒肉。牛、羊、马、骆驼等家畜及狍兽类的肉均可烹制手扒肉,但通常的手
扒肉主要指手扒羊肉。手扒肉是蒙古族款待客人必不可少的佳肴。
手扒羊肉:蒙古语称“布和力麻哈”,是鄂尔多斯蒙古族一种简便而实惠的待客方法。手扒肉的作法是把调选好的牛、羊肉,切成若干块(头、蹄、下水除外)白水下锅,原汁清煮,不加调味品。他们认为牛和羊吃着草原上的五香草,调味齐全,只要掌握清煮技术,就能做出美味爽口的肉来。手扒肉是手扒着吃,不用其它餐具。但按照鄂尔多斯蒙古族习俗,吃手扒肉有一定的规矩,较多见的就是用一条琵琶骨肉配四条长肋肉进餐。牛肉则用一只脊椎骨肉配半截肋及小段肥肠敬客。小孩子不能吃羊、牛骨髓、尾巴肉等。
手扒肉是呼伦贝尔蒙古草原、鄂温克、达翰尔、鄂伦春等游牧、狩猎民族千百年来的传统食品。即用手扒着吃肉之意。羊、牛、马、骆驼等牲畜及狍兽类的肉均可烹制手扒肉吃,但通常所讲的手扒肉多指手把羊肉而言。
手扒肉是草原牧民最常用和最喜欢的餐食,也是他们招待客人必不可少的食品。常年似乎已形成这样一种概念,即到草原观光旅游不吃一顿手扒肉就算没完全领略草原食俗风味和情趣,虚此一行。牧民不用手扒肉招待客人,就不能完全表达自己的心意。因此,用手扒羊肉款待远方客人,在呼伦贝尔地区已成为一种定规。

食用方法
通常选用膘肥肉嫩的小口羊一只,先拔去胸口近腹部毛,后用刀割开二寸左右的直口,将手顺口伸入胸腔内,摸着大动脉将其掐断,使羊血都流聚在胸腔和腹腔内,谓之“陶心法。”这种杀羊法优于“抹脖杀羊法”,即羊血除散在腔内一部分外,还有少部分浸在肉里,使羊肉呈粉红色,煮出来味道鲜美,易于消化,羊肉干净无损。然后剥去皮,切除头蹄,除净内脏和腔血,切除腹部软肉。并按羊各关节,将全羊带骨制成数十块,放入不加盐和其他佐料的白水锅内,用大火保持原汁原味,适当控制火候。只要肉已变色,一般用刀割开,肉里微有血丝即捞出,装盘上席。大家围坐一起,一手握刀,一手拿肉,用刀割、卡、挖、剔。手扒肉鲜而不膻,肥而不腻。这是牧民的常用食法。如在城市的宾馆餐厅、饭店还可用芝麻酱、香油、韭菜花、辣椒油、腐乳汁、青酱油、味精等调成调味料,装入碗中,采用割肉蘸调味料,这种草原、城市结合起来的手扒羊肉的食法也颇具风味。如果你头一次在餐桌上看到人们(包括自己)用刀割下自己所看中的羊肉,用手一块块送入口中的时候,除了感到肉的鲜嫩味美之外,还会感到新奇有趣。

冀磊网络营销秀个人主页:http://wm23.cn/by337637835loveseven_
冀磊的新浪微博:http://weibo.com/u/5282010628?source=blog
冀磊的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u/5282010628
冀磊的梧桐子网站:http://www.wutongzi.com/uc/33526040.html

Love Seven(2014-11-0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