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州黄小米

家乡区县: 山西省沁县

摘要:沁州黄小米产于山西省长治市沁县,由于清朝康熙年间被在朝做官的大学士吴琠首先发现,故又被称之为“吴阁老” 。沁州黄不仅形体金黄 ,味道香甜,而且营养丰富 。它与山东金乡县的金米、章丘县的龙山米,河北蔚县的桃花米,并称为我国“四大名米”。 简介:沁州黄的品种特殊,在于它择土性很强,只适宜在山区瘠薄干旱的土地生长,集中在沁县次村乡檀山、王朝、石料、钞沟、东庄等十多个自然村及武乡县上司乡、贾豁乡等地,约1333公顷的土地上耕种,每公顷产量约1500公斤。把沁州黄在别处引植隔一年就完全退化。而在沁县次村乡檀山等地出来的沁州黄颗粒小,成金黄色,味道香甜。,被当地人称之为“金珠子”。在晋东南一带,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话:“金珠子,金珠王,金珠不换沁州黄。”足以表明其珍贵程度。 名称由来:相传300 年前兵荒马乱,民不聊生,连庙里的和尚,老百姓也无暇施供了。在沁州檀山上的古庙里(今山西省长治市沁县次村乡檀山村),住有一个和尚和他的几个徒弟,都是受苦人出身,为了产粮度日,就把附近贫瘠的山坡地开垦出来,种上“糙谷”。不料,经过几年驯化,所种糙谷发生了神奇的变化,变得米色蜡黄,颗粒圆润,晶莹明亮,吃来软绵喷香。不同寻常的是,用这种米熬稀粥,锅边不挂米粒,闷饭、蒸饭不就菜也越嚼越香,遂取名“爬山糙”。在朝做官的吴阁老,听说家乡出了“爬山糙”,就想亲口品尝,证实一下。他到檀山庙里品尝之后,果见名不虚传,就把“爬山糙”的名称改为“沁州黄”,并带回皇宫进贡给康熙皇帝,康熙很爱吃。慈禧太后也喜吃用“沁州黄”熬出的八宝粥。从此,“沁州黄”声名大振,几乎年年成为贡品,供给朝廷享用。 营养价值:经过有关部门鉴定,它所含的脂肪量、蛋白质、可溶性糖类的含量,都高于普通小米。经科学检测:沁州黄小米比其他小米具有的优势包括以下几点:一、含有丰富的脂肪,为大米7.8倍,且主要为不饱和脂肪酸。二、含有大量的维生素E,为大米的4.8倍。三、膳食纤维含量丰富,为大米的4倍。四、含钾高含钠低,钾钠比大米为9:1,而小米为66:1,经常吃些小米,对高血压患者有益。五、含铁量高,为大米的4.8倍;含磷也丰富,为大米的2.3倍。这就是小米能补血、健脑的原因。 功效:小米具有防治消化不良、防止泛胃呕吐、滋阴养血、清热解渴、健胃除湿、和胃安眠的功效。同时,小米入脾、胃、肾经,具有健脾和胃的作用,特别适合脾胃虚弱的人食用。 食用方法:做小米饭时,最好使用矿泉水,待水80至90摄氏度时,将小米加入,放入米后继续熬制30分钟左右即可(大火熬制10分钟后中火20分钟)。熬稀饭时米与水的比例为1比18;如果熬小米粥米与水的比例为1比15。

岁岁清明lyt(2014-11-0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