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治国是岢岚县高家会乡阴家庄村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民,从小就非常爱好文学。由于各种原因,在他刚读完小学二年级就辍学了。然而,对知识的渴求,对文学的爱好,使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在文学道路上坚持走下去。
每次读了好书,看到一些有感触的人和事,他就有了创作的冲动,“想写一些东西,肚里边有好多东西想往出写。”
秦治国父亲去世后,为了奉养年迈的母亲,供养两个孩子上学,一向身体有病的他不得不挑起养家糊口的重担,每年只能在缺水没电的阴家庄村种几亩山梁薄地维持生计。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他始终没有放弃对文学梦想的追求。他白天下地干农活,晚上夜深人静后就在不到30平米的土窑洞里的油灯下写作。没有纸张,他就将烟盒内套纸烫平当作信纸,为节省钱,他只能用孩子用剩的铅笔头写作。家里穷买不起书,秦治国就自己摘抄,或到县城的地摊上购买处理的特价书。二十年里,秦治国笔记记了几十本,先后省吃俭用购买或向朋友借书500多册,通过大量阅读书籍,从中吸取营养,为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他的妻子也支持他写作,把家里的家务事都包下来,给他腾出时间来写作。她说:“虽然家庭贫困,我会一直支持他的。”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8年多的艰辛创作,以反腐倡廉为主要内容的14万字的中篇小说《希望》于2006年由中国国际文化出版社出版发行。闻着油墨的清香,他感到很欣慰。《希望》的出版,不仅受到了读者的欢迎,得到了乡亲们的理解和支持,也坚定了他创作的信心。秦治国笔耕不止,先后创作的200多首诗在省内外和国家级刊物上发表。前不久,经过3年多精心创作,反映打工生活的30万字的长篇小说《浪漫尊严》也已完成定稿。
因为生计所迫,秦治国不得不选择外出打工谋生。他告诉记者:“虽然我现在从个人家庭方面,都处在一个非常困难的阶段,但是在文学这条路上还是要走下去,不会轻易放弃。只要有条件,我都会坚持写下去。”日前,秦治国已经在去宁武煤矿打工的路上,我们也衷心祝愿他一路顺风,健康平安。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