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致面食—饸饹

家乡区县: 临汾市 尧都区

  在乡间,遇到这样的场面,你千万不要觉得奇怪:那架在热气腾腾的大锅上的,只不过是一个大号的压饸饹的机器,俗名叫作“饸饹床子”。因为床子大,一次压的面多,悬着压锤的杆子就做得特别长,床子里的面塞满了,压锤高高地吊着,吊杆支楞在半空中,须得一个人整个地吊上去,攀着吊杆使劲往下压,一根根银丝般的饸饹才会从床子上的筛眼里漏下来,漏到滚烫的开水里去,打一个滚,捞出来泡到凉水里,去了粘性,一根根爽利利的,再捞出来,盛到盆也似的海碗里,拌上油盐,淋上蒜醋跟油泼辣子,圪蹴在大门口吃得满头冒汗。
  从春到秋,常可以见到压饸饹的盛大的场面。往往地,一家子人,拉了平车,或者开着三轮,拉着炉子,锅,饸饹床子以及大大小小的盆、笊篱之类的用具,进了一个村子,找人口密集的所在,比如大队门口啦,小卖部门口啦,支下摊子,花五毛钱,在村里的大喇叭里喊一声:压饸饹的来啦!想吃饸饹的赶快拿着面到大队们口走啦!没几分钟,就有端着面盆的村妇,三三两两地走过来了,为的是给孩子换个口味。

  因为要吃起来利口,压饸饹的面照例和得很硬。和面的时候,先用碱水把面粉搓成面絮,揉成硬面,稍饧后再洒入清水,将面掉软、揉成圆柱状,才可以塞到床子里待压。煮面的锅里,往往会放一点白矾,大概是怕面煮得多了,面汤变糊,饸饹压到锅里不容易熟吧,加了白矾的汤煮出来的面,白色中带点黄,面色晶莹,口感滑利,吃起来很是过瘾。

  在冬天,饸饹通常要热吃。最简单的做法,是烧一锅开水,把压好的饸饹放进锅里,稍稍煮两分钟,等饸饹热透的功夫,切点葱花,干芫荽放到碗里,撒上盐粒跟花椒粉,浇一勺菜油,用开水一冲,芫荽的香味出来了,把热好的饸饹捞到碗里,再加点醋即可。这种吃法,在老家叫作“套饸饹”。讲究一点的人家,会用猪肉或者羊肉,加上土豆丁、豆腐丁,做成臊子,浇在煮好的饸饹上,吃起来更有滋味。

  白面饸饹敞开了吃,其实也不过是近些年才有的事。困难年间,常吃的是红薯面压成的饸饹,黑红色,煮不太软,吃起来硬得有点剌喉咙,微微带点甜味。也有玉米面的,金黄金黄的,美其名曰“金丝面”,面少筋道,若不加点白面,易断,压不成根儿,稍微一煮就成了糊汤。高粱面压饸饹,也有这样的特点,面更糟,没有相当的技术,根本就压不成条状,即便是好把式,压出来的饸饹,热吃也好,凉吃也罢,吃到嘴里,都刺刺拉拉的,没有嚼头。

  城里也是能吃到饸饹的,但压饸饹时用的是小型的饸饹机子,左手拿着机子,右手把螺旋状的压杆使劲往里旋,一个人就可以把饸饹压出来了,但吃到嘴里,总没有在乡间吃到的够味儿,大概是因为没有乡间压饸饹时的气势吧。

 

jizijin(2014-11-0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