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团风

家乡区县: 湖北省团风县

  一部《舌尖上的中国》火爆了荧屏,刺激了大众日益迟钝的味觉神经,也调动了人们的对各种美食的胃口。确实,民以食为天,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自不待言。吃是一件俗得不能再俗的事情,却也是任何人都会感兴趣的话题。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们湖北省团风县,不是也有很多让人垂涎三尺的美食么?

团风上巴河的藕和一般的藕不同,一般藕是7到9个孔,但是上巴河的藕是9到11孔,多2个孔。一般的藕为圆筒形,表皮呈老黄色,多节而有节毛,生吃有渣涩感。上巴河的藕是四方形,面上有一平缓的凹槽,表皮白色,滋润如嫩玉,且无铜锈斑纹,储藏十天半月色泽不变,每枝藕均为三节,键间粗壮,每节长两尺左右。这种藕,生吃,嫩脆香甜多汁;熟食,炒而不黑;炖吃,易烂而汤味醇厚纯正。

蒸藕圆是团风本地逢宴必有的一道菜,与鱼圆、肉圆并称为“三圆”,以寄托圆满祝福之意。据说做法十分考究,先取藕粉适量,熟芝麻、猪油丁、糖桂花若干,混和做成鹌鹑蛋大小的馅团备用。再取藕中段几节,擦藕的陶盆一个(这种陶盆里面有一条条竖线状的锯齿,专为擦藕之用),藕去皮后用陶盆细细擦成茸。然后把藕茸包上刚才的馅团,做成圆球状,放到藕粉里滚一滚,最后放到蒸笼里大火蒸上25分钟就可以了。吃的时候根据个人喜好撒上适量的糖,吃起来香甜软糯,还有淡淡的藕香,老少最宜。

谢河辣椒主要产于团风县淋山河镇的谢河村新屋湾和刘家街一带。这种辣椒别具特色,辣度适中,辣中带甜,个大、色红、肉厚,具有养颜开胃、增进食欲的功效。采摘前人们用水淋株,让辣椒还在株上时就淋洗干净。采摘后不用水洗(用水洗过的辣椒,腌制后带有酸味),而是用抹布逐个抹干净,再在通风的地方晾一晾。然后将辣椒切成细丝,拌上生姜、黄豆、萝卜、大蒜、麻油等密封装坛腌制20天,即可食用。谢河辣椒无论腌制多长时间,皮肉都不分离,且保质期长达一年。“想辣它就辣,怕辣它不辣”是它的形象写照。谢河辣椒种植历史久远,从清代至今,农民有世代相传的栽培技术,故能长期保持其优良种性。但此辣椒具有地域选择性,移植它处易变种。因此,正宗的谢河辣椒产量是有限的,这就更刺激了其销售,每年都被抢购一空。

另一种驰名的农作物是方高坪的荸荠。荸荠被称为“地下雪梨”,是真正纯天然绿色食品,不仅可当水果吃,也有清热化痰、开胃消食、生津润燥、明目醒酒的功效。团风县方高坪镇是湖北省荸荠主产区,也是全省第一个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认)定委员会认定的荸荠品种——“鄂荠1号”的源发地和命名地,“团风荸荠”已通过由国家质检总局审查组评审,成为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尤其是响水村附近的田地,种出的荸荠个大汁多、甜脆可口。每年冬末春初是收获时节,方高坪的村民们都会在公路沿线摆上荸荠摊,每隔几十米便是一个摊点,左右两边一溜排开,成为公路上一道别致的景观。来往的车辆大多会停下来,买上几袋。据说收益很不错。

团风的狗脚也是闻名遐迩的特产。这是一种小零食,是用面粉、糖稀、红糖、麻油、五香、苏打等调制成块状,贴放炉内烘坑上烘烤而成,其色泽金黄酥脆可口,香甜耐存放,因其成品形状颇像狗的脚丫,故称“狗脚”。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狗脚是孩子们最向往的美食,走亲访友,狗脚是必备的馈赠品。因口感稍硬,孩子们津津有味啃吃狗脚的样子,倒像一只只埋头啃骨头的小狗。这东西如今在团风的老街上还有卖的,但人们大多感慨味道不如以前,我想更多是因为物质条件的大大改善导致了味蕾的麻木吧,人们怀念的往往不是物品本身,而是与物品相关的那段美好光阴。

还有一种东西至今让我口角生津,它叫“软芡粑”。其原料主要是软芡,软芡还有鼠曲草、毛耳朵、白毛草等几十种叫法,是生长在田野间的一种矮小的绿色草本植物,叶面上有的有一层白绒。采来软芡,将它洗净后捣碎,再将糯米粉和好,与软芡混和揉在一起,糯米粉会成为灰绿色。有时也可依个人口味包裹进糖馅儿或肉馅儿。做好的软芡粑通常是圆形的,用手掌压得薄薄的,放在农家的土灶内烤熟,或在锅内蒸熟。吃的时候,绿绿的松软的皮儿,不甜不腻,带有清淡却悠长的青草香气,有一点儿黏,却不粘牙齿,那种味道,怎么形容呢,真是春天的味道,融入大自然的感觉。

当然,团风的美食远不止这些,像杜皮乡的红皮花生、溢流河的鱼面也是远近闻名呢。至于甜脆的藕夹、薄皮的春卷、酥酥的油墩、香浓的排骨藕汤、土鸡汤炖糍粑,则是日常的美味,滋养着一代代团风人。你若真的垂涎三尺的话,不如到团风来作客吧!


我为家乡代言,更多精彩内容请访问:

我的能力秀主页:http://wm23.cn/z_fanny

我的梧桐子主页:http://www.wutongzi.com/uc/29828282.html

我的个人博客:http://blog.sina.com.cn/fannyo

人见人爱_喵小姐(2014-11-0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