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部名人——马汝瑞

家乡区县: 南充市南部县

在那长夜难明赤县天的旧社会里,马汝瑞一家的遭遇,真是一部见者必悲,闻者即泣的血泪史。父亲1929年被病魔夺去了生命;大哥1933年参加红军阵亡;二哥四弟流落楠木场,双双病死戏台之下;可怜的母亲迫于乞讨度日。童年的马汝瑞,为了活命,便去泸溪场为一富绅放牧,之后,又到盘龙、南部帮人提卖“锅盔”。成天过着衣不遮体,食不饱肚的非人生活。日思夜盼,终于盼来了1949年的仲冬一天,毛主席,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了家乡。把苦难深重的楠木人民从水深火热中救了出来。经过1950年的清匪反霸,减租退押,废除了伪乡保甲制度,一切权力归农会,人民当家作了主人。是年冬天,又开展了土地改革。此时,村农会特派专人去南部县城通知他回乡参加土改,分享田园胜利果实。马汝瑞得知后,万分高兴,顿即喊出了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
抗美援朝斗志强 志愿参军上战场
1951年2月24日,马汝瑞打早便从南部起程,返乡参加土改,乐享农家生活。当他步入楠木场时,只见街上到处张贴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巨幅标语。号召青年响应祖国征召,涌跃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喇叭声,此起彼伏。马汝瑞听得十分专注。尤其听到1950年6月25日,美国指使南朝鲜李承晚的军队越过“三八”线,向北部的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发起突然进攻,并乘势盗用《联合国军》名义参战,企以朝鲜为跳板,进而达到侵吞中华人民共和国,称霸世界的目的。这时的他已气得来火冒三丈,七窍生烟。当即同在场的马正才、马汝俸等商量:“为了卫国保家,不吃二遍苦,不受二遍罪,我们要作有志青年,应征参军,抗美援朝。”他们三人好似“桃源结义”,均表赞同,就这样直奔楠木区政府报名了。3月初批准入伍,被编在中国人民志愿军15军44师132团2营6连任战士。5月中旬,部队行军黑龙江正东街驻训半个多月。为了军训需要,当时只给每个营配发了供教练使用的步枪一支,子弹3发,三颗手榴弹。为战士制发了一根结实粗壮的高梁杆当枪。训时虽短,抓得很紧,战士们不怕苦累,从而初步掌握了一些军事技术,能利用有利地形地物痛歼来犯之敌。到达安东后,才为每个战士配发了一只步枪、80发子弹、4颗手榴弹、2枚手雷、10升炒米、10斤炒面、2个虾米罐筒、2包毛烟。此时,战士们有了作战用的钢枪,行军打仗的食品干粮,人人精神焕发,个个斗志昂扬。于6月上旬(大约是端午节)的一天,全军战士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了鸭绿江。踏进朝鲜国土,顿感战争气氛很浓,天空中时时都有敌机往返盘旋,狂轰烂炸。为不失战机,尽快奔赴战场痛打美国侵略军,部队采取夜行晓宿措施,历经20多个星夜兼程,方经过平壤到了“王代峰、斗楼峰”的结合部“下家里”驻防待命。
冲锋陷阵上一线 保家卫国得凯旋
部队在“下家里”驻防期间,天天都有战斗。西峰、武圣山、上甘岭一带,时时可闻敌机轰炸、炮火轰鸣。1952年4月上旬一天,敌军竟出动了大量飞机、坦克进攻,我驻守“391”高地失守。鉴于这个高地是军事要地,此时,上级下令15军攻克收回。经我军认真侦察,严密布阵,于4月15日晚,向“391”高地的守敌大举反攻,先是排炮开道,接着就以强兵硬打,历经约两个小时激战,一举歼灭敌人,夺回了高地,发射的一枚“卡秋莎”炮弹未爆,我军还以重兵将其抢回。战斗中,马汝瑞随连长刘西30余人为战士送弹药和饮水,被敌人的炮弹炸伤左耳,成为三等乙级残废。一位姓郭的班长是我县东坝区人,当场阵亡。
美军失去了一个又一个战略要地后,其侵略野心依然不死,在“东海岸”一线也进行了军事搔动。为了有力打击敌人,是年9月,15军奉命“东海岸”驻防。大军一到,随即摆开了一场大战态势。一面加大了对敌侦察力度,一面抢修作战工事。把海岸平地尽挖成了若干个长宽丈余、深逾八尺的防御敌军坦克进攻坑道。山间,开挖了若干可供战士隐藏作战的山洞。手上打起了血泡,无人叫苦叫痛,一边修工事,还一边哼着气势高昂的《海防歌》:“海防就是我们的家,条条山岭开红花;身上变了眼,汗流满地下;个个山洞我们挖,千万块石我们拉;勤修工事不懈怠,学习打仗全靠它;敌人胆敢来侵犯,我们坚决消灭他。”一天侦察获悉,敌军要向我海防进犯,师长向守直、团长郎玉林等首长随即精心部署,敌人胆敢进犯,坚决予以消灭。一天进攻的日子终于到来,我军则以70余门大炮描准敌机猛烈开炮,当天先后击落敌机47架。从地上驶来的坦克也一辆接着一辆掉进了防坦坑道,使美军又吃了一个大败仗。
抗美援朝从1950年10月25日至1952年6月10日,朝中部队取得了五次战役胜利,迫使美国不得不于1953年7月27日在板门店签订《朝鲜停战协定》。停战后,中国人民志愿军回国,在湖北孝感地区还开了庆功大会,马汝瑞也就随之复员回家了。

苏昀(2014-04-1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