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胜凯,男,26岁,汉族,山东省东明县长兴乡大张庄人,武汉大学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博士生。
张胜凯曾就读于东明县实验小学(1983-1988年),东明县第一初中(1988-1991年),东县一中(1991-1994年),武汉测绘科技大学(1994-1998年)。大学毕业后分配到济南市勘查测绘研究院工作两年。2001年8月考取“武汉大学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研究生 。2002年11月20日参加中国第十九次南极科学考察队 (CHINARE)赴南极考察,历时四个月,往返行程2.4万海里 ,经受了极地环境的严峻考验,圆满完成了科考任务,于2003年3月20日胜利返航。
张胜凯于2002年11月20日从上海乘我国“ 雪龙号”极地科考船赴南极考察。分别到达中国设在南极的长城站和中山站。
2003年1月中旬,他与队友乘国产直升飞机从中山站飞赴南极三大冰架之一的埃默里冰架(Amery Ice Shelf)进行高精度GPS观测 ,这是我国首次对埃默里冰架进行实地野外考察 。 GPS测量工作对该地区的冰川流速、物质平衡、接地线、陆地冰盖和漂浮冰架的冰川运动学特征等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随后,他与队友从中山站附近的冰盖出发,挺进内陆500多公里,进入荒无人烟 、冰峰密布的格罗夫汕地区(Grove Mountain),在海拔2000多米的冰盖上,冒着零下40多度的酷寒及特大暴风雪的袭击,不顾生命危险,历经近一个月的时间,对8000多平方公里的南极内陆格罗夫山地区进行了1:10万全面遥感测图,成功测定了七个GPS大地测量控制点,并在控制点上埋设了永久性中国测绘标志 。这是我国 ,也是世界上首次在南极格罗夫山地区进行如此大范围的遥感测图。为我国在南极格罗夫山地区进行地质 、陨石、冰雪等多学科考察提供了准确的空间信息基础。这项科考成果使中国成为世界上在该地区布设测绘控制点最多 ,控制范围最广的国家,这对维护中国在南极的权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从格罗夫山返回中山站途中,张胜凯于队友复测了ITASE计划(国际横穿南极科学考察计划)我国沿途布设的高精度GPS定位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