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淡了刀光剑影 ,远去了鼓角铮鸣 ,眼前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历史的天空闪烁几颗星 ,人间一股英雄气在纵横驰骋”。
2000年前的西汉末年,湖北新市人(现京山县)王匡、王凤领导的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农民起义,啸聚京山县绿林山中,以绿林英雄的大无畏气概,奠定了东汉“光武中兴”的皇霸之基。至此,京山县成了“绿林起义”的策源地,“绿林好汉”成为了一代又一代英雄豪杰的代名词。
2000年后的今天,在“绿林好汉”的故里京山县,一位叫张华的“好汉”和他的团队秉承千年绿林好汉之雄风,传承千年绿林酒业文化,顺应时代发展新潮流,一步步将“绿林好汉”这块历史文化名酒品牌不断做大做强,成为“荆门第一酒”和“京山的茅台酒”。
2 009年,绿林好汉酒被授予“新中国60年湖北最具影响力名酒品牌”,并荣获“新中国60年湖北名酒品牌建设杰出贡献奖”。
2013年7月,这家公司又以高歌猛进之势,被认定为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
一个地方白酒以何成为一枝独秀?在云谲波诡的市场大潮中它何以勇立潮头、不断跨越?金秋时节,生机盎然,我们来到绿林酒业深入采访,力求在采访中寻求答案。
■不可复制的历史文化,为中国白酒再立丰碑
著名的绿林起义策源地,成就了绿林好汉名牌酒。
西汉末年,公元17年,京山新市人王匡、王凤以当地的绿林山为根据地,发动和领导了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农民起义,史称绿林起义。每当绿林起义攻城拔寨后,农民起义首领王匡、王凤和王常都要以京山城南惠亭山下的惠峰酒犒劳三军。久而久之,绿林好汉们就喜欢上了惠峰酒,并将惠峰酒的配方带回山寨,用当地清澈甘甜的绿林山泉水酿酒,逐步研制出独特的绿林秘酒。这一绿林秘酒在京山县世代相传,成为一代地方名酒。
到了1952年,京山县为了传承绿林秘酒,成立了国营京山县酒厂。
2002年,随着“退公进私”和县域经济民营化的改革浪潮,身为国有酒厂厂长的张华,义无反顾辞掉酒厂的所有职务,一举竞标买断了荒芜多年的大修厂厂地和厂房,正式注册成立了京山惠峰酒业有限责任公司,并注册企业商标为“惠峰牌”,开启了他人生事业的风帆。
2009年10月,这家公司又投资1亿多元,在风景绮丽的京山县经济开发区京源山下,建成了占地180亩,年产基酒10000千升的现代化白酒加工园区。
2010年5月,该企业正式更名为湖北绿林酒业有限公司。
10年时间, 绿林酒业已开发出以“绿林好汉”为主的品牌白酒,并相继开发出惠峰酒、绿林好汉酒、中 国桥米酒三大系列20多个花色品种,其中“惠峰”牌商标被认定为湖北省著名商标。
10年时间,企业资产总额和销售收入呈几何型增长。到2012年分别过亿元。
2011年7月23日,全国著名白酒专家陶家驰和湖北省商务厅领导一行莅临该公司调研,陶家驰教授在品尝了绿林好汉酒和中国桥米酒后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并挥毫题字——“香甜蕴含桥米味,甘冽犹存绿林风”。
绿林酒业诞生于这块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沃土,赋予企业以浓厚的文化灵性。“敢冒风险、乐于担当、勇往直前”的好汉精神,激励着企业“创品牌、占市场、争一流”。
■不可复制的生态环境,成就了绿林酒业独特的浓香品质
京山县,早在明朝嘉靖年间就因膏腴之地、鱼米之乡而闻名全国。这里水源甘冽,土壤肥沃,气候适宜,生态环境特好,因而盛产优质的农作物。著名的“京山桥米”曾在历史上限量种植,贵为“贡米”。
如今的京山县,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优势,被称之为“鄂中绿宝石”、“武汉后花园”。
2005年,湖北省委、省政府就明确提出了以京山县“国宝桥米”为大龙头,整合全省粮食资源,实施全省“一袋米”工程。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以京山县屈家岭农耕文化为支点,打造国家级“中国农谷”战略。
这一切都指向一个不争的事实:独特的地理优势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为绿林酒业有限公司提供了酿制白酒的优质原料。这些优质的原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是优良的水质。“水”为酒之“精血”。“名酒产地,必有佳泉”。京源山密林深处有一股泉,泉水汩汩而出,清澈如玉,长期饮用,目光犀利如金,神力威猛似牛,这股泉当地称之为“金牛神泉”。
湖北绿林酒业有限公司酿酒的水源就是采取“金牛神泉”的泉水。经检测,该泉水水质纯净、清爽、味甜、可口,PH值为6.8,属偏硅酸性钙镁地下水,有人体所需要的丰富微量元素。这种优质的矿泉水使酒味醇厚甘甜,余味绵长。
其二,是地理位置优越。京山地处东经112°43′—113°29′,北纬30°42′—31°27′之间,与四川五粮液、贵州茅台同属中国名酒带的地理位置。同时,京源山下的绿林酒业气温常年处于25°—29°之间,适宜于微生物的繁殖与生长,非常有利于酿酒过程中制曲、窖泥培养以及其它工艺环节对有益微生物的富集。
其三,原料优质。京山县属于灌溉农业,大小水库150多座,泉水密布,有“三十六大堰,七十二名泉”之称,泉水温度低,水质优,泉水灌溉农作物营养生长期延长,干物质积累增加,灌浆期延长,精物质积累增加,盛产优质粮,桥米就是京山优质粮代表。
这三个不可复制的地理和生态环境,决定了绿林酒业产品“绵甜爽净、味净悠长、香气馥郁、醇和协调”优良的品质内涵。
■创新工艺、引进人才,成就绿林酒业品质巅峰
绿林酒的雏形是西汉末年的绿林秘酒,在2000多年的传承过程中,其酿造技术不断改进,直到今天,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酿造工艺。这一工艺采用“固态老窖发酵”和“混蒸续槽”法,属纯粮酿造。
近年来,绿林酒业运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以特有的窖泥为载体,通过人工接种的方法加入己酸菌、放线菌等多种有益微生物,使成品酒的质量提高了1-2个等级。达到了百年老窖产酒的标准。新酒产出后,再用陶坛密封储存两年以上,利用坛壁的孔隙、空气渗入酒中参与氧化反应,使酒口感柔和、绵软爽冽、风格独特。
总经理刘吉涛深有感触地说,酒是陈年的香,陈放时间越长,酒的品质越好。在原有2400吨储酒罐基础上, 2011年绿林酒业又投入300多万元,新增800吨储存容器,使储存能力达到了3200多吨,公司出厂酒的储存时间都在两年以上。
创新现代制造工艺,成就了绿林酒业品质巅峰。引进人才战略,促进了企业跨越发展。
刘吉涛是一位工业发酵专业的高材生,拥有高级品酒师、湖北省评酒委员、国家质量管理诊断师头衔。2010年5月,他受邀加入绿林酒业,在他的技术指导下,绿林酒业的品质和规范化管理有了大幅提升。
公司营销总监李林,年仅33岁就拥有经济师职称,原是一家大型酒业的区域总代理。2011年3月,他作为公司高端营销人才被引进。两年多来,在他的营销策划下,公司的营销市场开拓活力进一步增强。
还有公司技术副总工李玉珍,她原是钟祥市一家酒厂的技术负责人,2003年,她受邀来到绿林酒业后,被多次派往洋河酒业和泸州老窖等知名酒厂学习,2005年,她正式成为国家注册品酒师,10年来她为公司的跨越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得人才者得天下”,当今企业竞争实际上就是人才的竞争。公司董事长张华说,这三个典型仅仅是公司引进人才的点滴缩影。到目前,绿林酒业已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才36人,其中,高级评酒师、注册评酒师2人,省级评酒委员2人。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