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人民礼堂,建筑面积14100平方米,1958年10月破土动工,1959年9月建成。竣工之初作为当时番顺县的政府礼堂(1958年12月,番禺顺德合并为番顺县。半年后,恢复两县建制),它可容纳5000多人进场开会,是当时全国最大的县级会堂。同时还是当时我国建筑行业的一项重大科技成果,一些建筑技术领先世界水平,在国内更属首创。
人民礼堂采用钢筋混凝土薄壳拱顶,最大跨度为55米,比广州中山纪念堂的跨度还要大出将近17米,薄壳拱顶中央顶部还开了个直径为5.4米高1.3米的通风窗,周围还开了5个大采光窗。这好比在房梁上,钻了5个大洞,但这样的大洞,并不影响整个房子的坚固程度,在结构设计上,这在当时是个世界难题,同时期的北京人民大会堂也避开了这种设计。人民礼堂的正门前檐上‘人民礼堂’四个红色大字,是礼堂建成时人们找出毛主席的字体而描制成的,每个字的高度都不同,最高的是‘人’字,有2.3米——,而礼堂顶部的‘团结、拼搏、求实、创新’八个大字则是改革开放后加上去的。
从空中俯瞰作为顺德的地标性建筑的人民礼堂,犹如八边形的花瓣,镶嵌在正方形的相框内。八边形花瓣中心有5个开大的通风窗。礼堂东西两侧是高17米的配楼,自二楼以上,每层配楼被隔成多个房间,用来住宿和开会。配楼南北两侧均安装着当时最先进的冲水马桶和洗浴间。礼堂由一楼的八角型大厅和二楼U形会场组成,一楼大厅东侧,则是会议主席台。
人民礼堂不仅仅是顺德的一座地标性建筑,也是一个时代的深深烙印,见证着顺德人敢为人先的豪迈,见证着顺德的变迁。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