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积学 1880年出生,河南新蔡人。清末举人。1906年留学日本,加入同盟会。参加了辛亥革命。历任民国临时参议院参议员、国会议员、河南省自治筹备处处长等。北伐战争时期,任河南宣抚使。1929年后任国民政府立法院立法委员、河南省临时参议会议长等。1949年4月在河南信阳参加起义。同年9月以民革代表身份出席新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河南省政协副主席、河南省文史研究馆馆长、河南省人民委员会委员等。1960年11月12日病逝。
一
刘积学号群士,河南新蔡县人,生于一八八零年(清光绪六年),卒于一九六零年。刘家虽是县里大族,但刘积学幼时家境清贫,其父以炸油条卖小吃为生。刘积学以刻苦读书,一九零三年取得癸卯科举人。受新学影响,一九零二年他和车钺、王梅溪、王钟远、蒋立、朱奋吾、安诏白灯在开封成立了一个民办“半日学堂”。后来他们成立了一个学会,除传授知识外,主要是借以传播革命思想。这个学会同当时南方各省的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一样,都是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一九零四年至一九零五年在河南武备学堂读书。一九零六年至一九零八年到日本,原拟投考军事学校,身体较弱,虑难录取,初入实业学堂,后考入东京法政大学政治科。
一九零五年,孙中山先生在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刘积学经同盟会总部书记曾邵文介绍参加同盟会。一九零六年同盟会河南支部在东京成立,曾邵文、刘积学、杜潜、朱炳麟、程克都曾主持过支部工作。一九零六年,河南省留日同学以同乡会名义集资创办《豫报》,主持人有革命派,有改良派,常发表不利于革命的文章。同盟会支部派曾邵文、刘积学调查了解后,决定停办《豫报》。一九零七年十二月在河南旅日女革命志士刘青霞(原姓马,嫁尉氏刘家该姓刘)资助下创办《河南》杂志,张忠端任总经理,刘积学任总编辑。《河南》旗帜鲜明,始终宣传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思想,批驳改良主义,每期有一百数十页,发行数量近万份,半数以上销行在河南,风行国内外,对辛亥革命起了相当大的思想推动作用。他们提出除以武力革命推翻清廷的专制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别无他路可走,他们认为只要能唤起国民觉醒,就能达到革命目的。他们说:“你有枪和炮,我有笔如刀。”《河南》杂志确实成了刺进清王朝心脏一把钢刀。清政府下令在国内严防查禁,并指示驻日使馆勾结日本警署封闭杂志社,扣押了第十期,发行到国内的只有九期。
辛亥革命前印发的《河南留日学生讨满清政府檄》就是刘积学执笔写的内容,慷慨激昂,历述清王朝的残暴统治,唤醒国民,推翻清政府,建立民国。
一九零八年,同盟会河南支部为了发展河南革命力量,派杜潜(扶东)回开封成立同盟会河南分部,初设在中州公学,很快就发展两百多会员。东京同盟会总部筹划在武昌举义的同时,还作了通盘的筹划,推动南北各省起而响应。豫鲁陕甘在日本的同盟会员组织四省协会,筹划策动北方起义。同盟会河南支部派刘积学回开封执行这项任务。到开封后,召开革命党人会议,传达总部组织各省地方武力,除在开封联络社会义士并策动新军外,分派会员到各省城外联络可以联络的社会武装组织和绿林豪侠,准备起义。还决定在开封、北京筹办《国是日报》和《国维日报》作舆论动员。会后刘积学即去北京。武昌首义消息传到开封后,同盟会员和革命群众大受鼓舞,积极准备在开封举事响应。因已联络的新军协统应龙翔迟疑不懂,致被巡抚宝棻扣押。策动新军失败后,同盟会分部通过刘粹轩的建议,决定仍在开封进行起义准备外,把重点放在分派同志到省城外各地联系农民武装,策动就地起义,并支援开封的起义。适刘积学从北京回到开封,他就偕同孙豪、魏士骙、赵伯阶等去汝、鲁、宝、郏、襄、密等县发动农民武装,策应南阳义军,计划控制豫西南。他们的办事机构设立在叶县城北。派魏士骙去开封以办农民团“剿匪”为名买到一批枪弹,原计划运往南阳,在那里起义。同时,由孙豪、赵伯阶联络鲁山、宝丰、郏县一带农民武装攻打宝丰,同南阳相呼应,胜利后即在南阳建立军政府。魏士骙刚把枪弹运到叶县,被县官侦知没收。刘、孙、赵等已联系好的农民武装就决定以孙豪为司令,赵伯阶为参谋,攻打宝丰时,孙受骗进城治商和平光复宝丰被杀害,赵伯阶指挥攻城,适南阳镇谢宝胜派的清军赶到,内外夹击,寡不敌众,赵伯阶阵亡,于众退往临汝山区,成了白朗起义的骨干力量。
同盟会河南分部的领导人并没有因失败而退缩,决定仍按照原计划在开封和省内各地积极联络武装力量,组织起义。同盟会分部以所联络的群众组织,既少训练,又无新式武器,不足以击败有训练、有新式武器的清军,决定派刘积学去上海向陈其美、黄兴请援。那时河南在日本的同盟会员都奉命回到上海,配合当地革命武装,夺取了上海制造局(即兵工厂)。组织上海军政府,河南同盟会员多在军政府任要职,刘基炎任参谋长。刘积学于十一月下旬到上海,同河南同盟会员刘基炎、陈伯昂、贺开平等商议,提出在上海组织北伐军的计划,并成立北伐军支部。陈其美、黄兴积极支持这一计划,允许发给武器弹药。河南在上海的革命党人都盼望家乡早日光复,一致要求组织北伐军,经南京临时政府批准成立河南北伐军,以张国威为司令的一路由长江西上,以刘基炎为司令的一路由海上至烟台登陆。长江一路到了河南光州与阎子固、任芝铭的淮上军会合。烟台的一路没有进入河南,南北议和,都停止了军事活动。
二
一九一二年至一九一七年,刘积学先后被选为临时参议院和第一届参议院议员。在此期间,他的一切言行,皆以孙中山的主张为依归。一九一四年七月,孙中山以同盟会员多丧失革命精神,在日本另组织中华革命党。刘积学、夏述唐首先参加了中华革命党。袁世凯死后,段祺瑞当权,毁弃《临时约法》,拒不召开国会,完全承袭了袁世凯的反动政策。一九一七年七月,孙中山在广州召开非常国会,高举护法旗帜,刘积学即去广州参加非常国会。孙中山虽几次受到挫折,从一九一七年至一九二一年刘积学始终是孙中山忠实的追随者。一九二二年至一九二三年任河南自制筹备处处长,一九二五年任河南省政务厅厅长,一九二六年由广东国民政府任命为河南宣抚使。
一九二八年至一九二九年,刘积学寓居上海,过着穷苦潦倒的生活。刘积学因同胡汉民的关系较深,又是同盟会的早期会员,当了十年立法院委员。他原不满蒋氏之所为,一九三一年二月,蒋介石把胡汉民软禁在南京之汤山后,对蒋更为不满,他从不去见蒋介石或有所干求。派系纷争,他很少参与。从一九二九年以后,他坐享高薪,在南京过着清闲恬淡的生活,辛亥革命前后的革命意志已消沉殆尽。当日军逼进南京,国民政府搬迁武汉,与他关系较好的胡汉民已于一九三五年五月死去。对他这个早期的同盟会员,孙中山的信徒,不论是掌握军政大权的蒋介石,还是掌握党权的陈家兄弟,都不予以重视。国民政府迁重庆时,他请假回河南。一九三九年五月,辞去立法委员职务,专任河南省临时参议会议长。
三
蒋介石背叛孙中山之后,对于孙中山的旗帜却还得利用。他对早年跟随孙中山革命的同盟会员、辛亥革命老人,采取了尊而不亲,贵不给权的笼络办法。因此,刘积学从一九三九年至一九四九年,在河南当了十年省参议会的议长。对在河南的党政军的权要人物种种祸害地方,乱抓滥杀的罪行,他虽无可如何,但思想上是愤恨不平的。对在一九四二年河南大旱灾,饿死的人数数以百万计的时候,国民党反动派政府还向河南征购粮食,对于一九四四年日军进犯中原,汤恩伯拥军殃民,临战望风而溃,对军统特务赵理军活埋河南第十二区行政专员韦品方,对一些发国难财,贪污渎职的官吏等,参议会提出的弹劾议案,刘积学都是支持的。蒋介石拥兵百万,坐令半壁河山沦陷,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坚持敌后艰苦抗战,敌人仅占据一些点和线,广大地区并未沦陷,尽管蒋介石严密封锁,也渐为人民所悉知。面对这个事实,刘积学渐寄希望于中国共产党。据当时任省建设厅长的张仲鲁对我说,省政府在鲁山时,他同刘积学时有接触,刘曾说:抗战胜利后国家将长期陷于内战,最后共产党必须胜利,这是无疑的,就是不知道共产党要不要咱们。
一九四七年下半年,蒋介石在他所挑起的全面内战中,损兵折将,已处于处处挨打的被动地位,事实迫使刘积学不能不考虑自己何以自处。中共地下组织也做争取他的工作。刘积学是中国共产党资助创办的开封《中国时报》的董事长,同该报社长郭海长的父亲郭仲隗(时任检察院豫鲁监察使)是老朋友。通过郭海长多次同他密谈,刘积学对解放战争的胜负和共产党的政策已有所认识。为了决定何去何从,刘积学还主动约郭海长谈话,了解共产党的政策。
一九四七年,南阳《前锋报》与《中国时报》出联合版。年末,因有一个与郭海长由联系的中共地下工作人员被逮捕,郭乃避往武汉,报社需人主持,我由南阳经武汉于一九四八年初到了开封。不久报社收到国际新闻社从香港寄来用英文印的《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译出后也让刘积学看了。这对他投靠共产党有决定性的作用。他曾表示:如有必要,愿为效力。尽管参议会还请南京政府派兵“剿共”,刘积学本人却已决定靠拢共产党。
一九四八年五月,晋冀鲁豫大区党委派代表张子庸(即方静之,现任湖北省农委副主任)去信仰策动张轸(华中“剿匪”总司令部副总司令兼第五绥靖区司令官)起义,须有一中介人,刘是长者,素为张所敬重。郭海长奉中共党组织命令劝说刘陪同,张子庸前往,因铁路不通,行动困难,刘写了亲笔信,让我陪同前往。写的很恳切,促张轸早日起义。
是年六月下旬开封第一次解放,解放军退出开封前夕,通过郭海长,请刘积学出来维持开封秩序。他说,如解放军不再退走,让他干什么都愿效力,如要撤走,国民党再返开封,他以后就很难处。考虑到他的处境,没有勉强他出面。
张轸兼任河南省主席后,一九四八年十月间,参议会随省政府迁到信阳,刘积学在信阳、汉口多次同张子庸谈话,对党的政策加深了认识,迫切感到起义宜早不宜迟,对张轸多次劝说,起义越早越好。张因种种原因,迟迟未能起义。适潢川专员出缺,刘积学请张轸委任刘基炎为专员,他也同去,让他二人以省参议会议长和潢川专员身份联名通电起义,因张轸不同意,未能实现。十二月下旬白崇禧召集豫鄂皖湘赣五省议长到汉口开会,让五省议长联名电蒋请暂回奉化,由李宗仁代行总统职权,与中共讲和,作为缓兵之计,时机许可再请蒋返京。实际是李、白已取得美国的支持要取而代之,并企图同共产党划江而治。刘积学坚决主张蒋介石必须引咎下台,以谢国人,否则,反对他的就不只是共产党了。刘不肯在白拟就的电稿上签名,白亦不让刘单独出名电蒋下台的电报在汉口发出。刘积学即回信阳发出要蒋下野的电报。这就是轰动一时的“亥世电”(一九四八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信阳的特务们闻讯大肆鼓噪,要逮捕公审刘积学。张轸是同意刘单独发电的,立即派兵保护刘积学。当时在淮海战场上,蒋军被歼殆尽,大战已接近结束,南京惊慌混乱,自顾不暇,给刘的复电语意和缓,没有责言,特务们也不再喧嚣了。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