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赤峰市坐落于内蒙古自治区的东南部,地处蒙、冀、辽三省区的交汇处,总面积约为90275平方公里。赤峰在古时候被称为松州,取自“平地松林”与“千里松林”的意思,自清朝时候开始被称为昭乌达盟,即蒙语中“百柳”的意思。清朝乾隆四十三年,即公元1778年设立赤峰县,其是因为如今市区东北角的褐色孤峰而得名,在蒙语中被称为“乌兰哈达”,翻译成汉语为“赤峰”,正式设立为赤峰市是在1983年。赤峰市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更是源远流长,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如今考古发现的古人类文化遗址已经多达6800余处。自从史文明出现以后,赤峰地区便成为了中国北方许多少数民族活动的中心,是草原青铜文化与契丹、辽文化的发祥地。在“八五”时期,作为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的敖汉“兴隆洼聚落遗址”,确立了中华民族8000年的文明史,从此这个地方也被史学界正式定名为“华夏第一村”。
气候
赤峰属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冬季漫长而寒冷,春季干旱多大风,夏季短促炎热、雨水集中,秋季短促、气温下降快、霜冻降临早。大部地区年平均气温为0~7℃,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为-10℃左右,极端最低气温-27℃;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在20~24℃之间。年降水量的地理分布受地形影响十分明显,不同地区差别很大,有300-500毫米不等。大部地区年日照时数为2700~3100小时。每当5~9月天空无云时,日照时数可长达12~14小时,日照百分率多数地区为65~70%。
民族
那达慕是中国蒙古族人民十分喜爱的一种古老的体育活动形式,更是一种充满了鲜明民族特色的传统民俗活动,如今内蒙古很多地方举行的那达慕仍然很好的继承了这个传统。“那达慕”是蒙古语的译音,是“娱乐、游戏”的意思,用来表示丰收的喜悦之情。那达慕在每年农历的六月初四,羊肥马壮和草绿花红的日子开始,是草原上一年一度的传统盛会。那达慕的历史已经非常久远,据石崖上的《成吉思汗石文》所载,那达慕最早起源于蒙古汗国建立的初期,在公元1206年,当时的成吉思汗被推举为蒙古大汗,为了检阅自己的部队,以及对草场进行维护以及分配,每年七八月间都会将各个部落的首领召集起来,为了表示团结友谊和庆祝丰收,都要举行那达慕。那达慕在元朝时已经在蒙古草原地区开展得十分广泛,并逐渐演变成为一个军事体育项目。此俗每年蒙古族人民都会举行并且一直沿习至今。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