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市的人文风情、民俗文化都会毫无保留地展现在城市每一个细节上,而美食则是一座城市文化标志最鲜明的载体。
开封更是如此。一款款别出新意的小吃,一道道用料考究的名菜,城市的缩影便直接呈现在脑海中。美食是开封城市的独特标志,也是开封特色鲜明的代表作。
自古以来,开封的饮食一直放射出璀璨夺目的光辉。谈起开封的饮食文化,有开封饮食文化“活字典”之称的孙润田如数家珍。
早在3000多年前,生于开封杞县西空桑村的商朝开国相伊尹,所创立的“五味调和说”与“火候论”奠定了中国烹饪学的基石,而伊尹则被后人尊崇为中国“烹饪之圣”和“烹饪始祖”。
北宋时期,开封人口上百万,富丽甲天下,是举世闻名的国际大都会。当时的饮食文化,被视为中国饮食文化史上辉煌的里程碑。当时,开封拥有大型酒楼号称72家,规模宏伟,每店均可容千人饮酒。在品种、技术上,各店各有特色,酒楼菜肴、食店小吃、川饭、分茶,胡饼、素馔,异彩纷呈,难以尽数。
明清两代,开封是“中原首邑”,民国时期,开封又是河南的省会。南北商贾、达官显贵在此贸易或者定居,具有鲜明特色的开封美食四处传播,成为中国著名菜帮之一——豫菜的代表,又被誉为“汴梁风味”。
伊尹在《吕氏春秋·本味篇》中提出“调和之事,必以甘、酸、苦、辛、咸,先后多少,其齐甚微,皆有自起”,要做到“甘而不浓,酸而不酷,咸而不减,辛而不烈,淡而不薄,肥而不腻”。开封菜的调味尺度一直承袭此宗旨,形成了不可过咸、过辣、过甜,要求亦甜、亦咸、亦辣,不偏不倚,不藏不露。所以,开封的菜肴适应性强,男女老少适口,八方宾朋皆宜。
在孙润田看来,如今的开封饮食业,在改革创新的同时,尤其注重传统的保持与挖掘。“开封菜坚持‘五味调和制汤提鲜,技法讲究刀工精湛,选料精细取料广泛’的特色,强调色、香、味、形、器、营养六要素有机结合。开封菜的汤划分较细,有头汤(原汁汤)、清汤、奶汤(白汤)、毛汤之分,根据不同菜肴对口味、色泽的要求而分别使用。此外,开封菜技法全面,烹调细致,刀工精湛。煎、炸、熘、炖、烧等皆有所长,其中特别讲究火候的运用。”
“提起像灯笼,放下像菊花”,被誉为“中州膳食一绝”的灌汤包子;“食之肥而不腻,咸香嫩脆”的桶子鸡;“皮焦馅嫩,鲜美溢口”的锅贴,以及醇香浓郁、肥嫩不腻,堪称“豫菜一绝”的套四宝……开封的餐饮文化在融合中传承,在发展中创新。漫步在开封街头,无论是百年老字号还是遍布街头巷尾的特色小吃,总有一种味道值得人们留恋。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