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16日,记者抵达新蔡县今是学校所在地,老建筑无存,但旧址所在地仍建一所中学,中学墙报上,还大篇幅介绍着任芝铭及今是学校的史迹。
抗战爆发,任芝铭赴新乡老上司张轸处,任后方留守处主任。其间,他利用职务之便,大量送青年去延安。
“凡去延安者,他都派军车护送,穿过胡宗南统治区域,直达延安。张轸视其为长辈,知道也不制止。经他帮助去延安的青年,共有三百七十余人,大部分是今日学校的学生。”任芝铭六女儿任均在回忆录《我这九十年》中写道。
同年冬,他亲自送女儿任均去延安参加革命,当时他的二女儿任锐和外孙女孙维世、外孙孙泱都在延安。
他在延安时,毛泽东为他举办欢迎宴会,毛泽东说:“任老先生从蒋管区不远千里而来,我们非常欢迎你!”任道:“蒋管区空气太污浊了,我来延安透透新鲜空气。”
“需要指出的是,老先生也给黄埔军校送了很多学生,当年‘今是’的学生毕业,任老先儿会征求他们的意见,想去黄埔的就送到黄埔去。”谢石华道。
他的家中国共两党时常不期而遇
任芝铭通达四方,他的家中国共两党时常不期而遇。
如今,新蔡县仍存任芝铭老宅。那原是一处东西狭长的三进院落,一幢两层小楼虽有塌毁,大模样还在。
谢石华指着二层的花窗小阁楼道:“经常是楼下任老先儿接待来访的国民党地方官员,小阁楼上,中共地下党在开工作会。还有地下党员在小阁楼上一住几个月的。”
国民党当局知道任家底细,认为“任芝铭系新蔡共党首要分子”,1941年2月拘捕了他。当时汤恩伯驻军河南,前河南省政府主席商震、河南省参议会议长刘积学、河南省民政厅长方策、教育厅长鲁荡平等都向汤力保任老先儿。
碍于多方情面,汤恩伯也知道任芝铭是老同盟会员,早年追随孙中山,德高望重,此次被捕又无真凭实据。于是他亲自传问,向老先生道歉,待为上宾,还给了老先生“高级参议”的头衔。
解放战争后期,任芝铭利用自己的身份劝降多人。他多次给自己学生、省参议会议长刘积学写信,劝其站到人民一边。
1948年秋,张轸被任命为河南省政府主席,他写信告诉任芝铭。老先生回信道:“明智此时就该不赴任。不能与共产党为敌到底,弃暗投明,才是生路。”之后还让刘积学促其起义。张轸很重视他的意见,加上共产党多方争取,终于在1949年5月率部起义。
生于乱世 逝于乱世
[3] 新中国成立后,八十岁的任芝铭到北平,住在清华大学三女婿冯友兰家。周恩来亲自去看望他,朱德也接他到中南海畅谈。周恩来还指示河南省尽快安排他的工作与生活。
1950年,河南省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成立,任芝铭当选副主席。他还任省人民代表,并在历届省人民代表大会上当选为省政府委员。后来成为“民革”河南省委员会主任委员。
老人九十岁时,了解到“三年困难时期”河南饿死了大批农民,他几夜不眠,暗自落泪。当时正值“反右倾”,人人自危,噤若寒蝉。他却去找省领导反映,好在他已九十了,没人来批判他了。他还写信给周恩来,报告灾情。到北京出席政协会议时,他又同邓颖超专门面谈,女儿任均道:“这是让他晚年最牵挂于心的一件大事。”
老人生命的最后几年,赶上了“文化大革命”,这次,他完全看不懂了。红卫兵去揪斗97岁的他,他问身边人:“是不是政变了?”
生于乱世的他,奔波一生,总算看到了天下太平、人人欢喜,但眼前又天下大乱。这让他百思不得其解。
1969年1月,任芝铭去世。当时他的女儿女婿及孙辈多人都被批斗迫害,他去世时,女儿们没有一个能去送他。
1997年,任家六姐妹中健在人世的任均回到新蔡县,将父亲骨灰与母亲合葬。
外孙王克明为他写了碑文,道:“辛亥举兵,光复城池。北伐花甲入伍,抗日七十从军……耄耋之年,值万马齐喑,知乡有饿殍,泫然不眠,乃上书总理,痛陈民情,其志重天下者,盖可知矣。”
3子女后代
二女儿任锐(1891年—1949年):原名任纬坤,河南新蔡县人。青年时期加入同盟会,1925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对敌斗争中,英勇顽强。1936年经朱德介绍来到延安。在延安期间和女儿孙维世同在抗大学习,毛泽东、周恩来都亲切称她为“妈妈同志”。1949年4月病逝,周恩来亲自为她写了墓碑:“任锐同志之墓”。
[4] 三女儿任载坤,又任坤。丈夫哲学家冯友兰。
六女儿任均。口述《我这九十年》。
外孙女,宗璞,作家,冯友兰之女
外孙,任均子王克明,著有《我这九十年》。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