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办事“零障碍”工作,是睢宁县转变机关作风、加强软环境建设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年初以来,睢宁县以“让群众办成事”为工作中心,以制度建设为工作保障,通过纠建并举、破除障碍、深化服务、转变作风,推动“零障碍”工作不断走向深入,机关作风建设水平不断提升,使该县软环境不“软”,成为最“硬”的竞争力,也使百姓办事“零障碍”工作成为睢宁软环境的硬招牌。制度化建设让“零障碍”根基更硬
今年7月8日,睢宁县举行作风建设暨廉政警示教育大会,安排部署全县作风建设和百姓办事 “零障碍”工作。随之,该县出台了《关于2014年度镇和园区科学发展重点工作目标考核评价的意见》,百姓办事“零障碍”工作被列为考核项。在《关于县直机关和单位绩效考评的意见》中,“百姓办事‘零障碍’工作”作为“专项工作目标”。“零障碍”工作已经成为政绩评价体系中的综合考核指标。
随着 “零障碍”在政绩评价体系中地位的凸显,各镇(园区)、县直机关各单位也相应成立了机构,做到“四个一”,即一把手负总责、亲自抓;一名副职专门负责,一个科室对口联系,一名以上的工作人员承担日常工作。全县上下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格局。
检验落实工作,需要有一整套科学有力的考评制度。县作风办迅速启动绩效考评工作,建立了绩效考评中心,同时,该县出台了《关于县直机关和单位绩效考评的意见》。各单位迅速跟进,建立健全了绩效考评工作机构,落实了专门人员,制定了本年度的绩效考评工作方案,细化了绩效考评报表的三级指标。
常态化监督让“零障碍”落实更稳
全程化协办是“零障碍”工作的重要内容。睢宁县通过单位自查、网上巡查、组织督查等形式,全面贯彻落实全程协办制,积极推行限时办结、服务承诺等制度,贯通部门内部办事环节,倒逼部门自我清障、主动放权。
每天专人对“零障碍”服务在线上岗情况进行随机检查,对未能按照要求在线在岗的,及时进行电话提醒、督促落实,并通过《零障碍工作简报》对各单位“在线点灯”情况进行通报。
根据全程协办制工作要求,在全县重点部署首问首办责任制,涉及多部门复杂事项,县作风办负责“导医”。各相关服务单位均按照首问首办责任制的要求,制定了相应的实施细则,强化首办责任。对行政审批服务单位、行政执法单位等出现争议或推诿问题,明确了责任认定、督查督办的程序。通过首问首办负责制,进一步丰富全程协办制内涵,有效杜绝推诿扯皮现象,提高百姓办事效率。
与此同时,以建立全程协办服务监控体系为契机,睢宁县及时推进基层服务场所建设,对16个镇及开发区进行摸底,在此基础上,进行指导、督查,强化镇级便民服务中心的入驻事项率,确保群众到镇里办事尽量不用再跑多个部门。截至目前,全县各镇便民服务中心已基本实现百姓日常生活主要行政服务事项全部入驻,做到“小事不出村(社区)、大事村(社区)帮办”。
今年7月,该县全面建成“零障碍”服务电子监控平台,监控系统对包括县行政服务中心在内的59个服务场所的服务窗口实现全覆盖,建立了县级监控平台,并与市级监控平台进行了联通,通过全程协办服务监控体系,对各服务窗口的服务情况实现了全天候、全方位实时监督。
县作风办针对群众反映的“办事有中梗阻”、“上班期间个别单位人员打游戏”、“会风较差”等问题,专门制定了督查整改方案,在完善制度约束的同时,重点加强了督查问责工作,通过明查暗访,将诸多问题以《谁是“障碍”》暗访片的形式进行了公开曝光,被曝光的人员均得到了严肃处理。
社会化动员让“零障碍”基础更牢
该县在开展以“民风模范请群众评选,作风整改请群众评议”为主要内容的“两风两评”工作期间,发放《“整改群众反映问题,建设群众满意作风”调查问卷》20万份,公开向群众征集需要整改的具体问题,并将群众反映的50个热点问题向21家责任单位进行了公开交办,限时办理,限期整改。
一次,群众反映睢城镇城东村幸福院门前下水道长期不通,接到交办单后,睢城镇立即筹措资金,组织施工,一星期内将破损路面修复、为老幸福院门前重新铺设了近百米长的下水管道。对群众反映部分小区物业管理差的问题,县房管局组织开展为期一个月的集中整治行动,重点对15个重点小区的乱搭乱建、毁绿种菜等违规行为进行集中整治。
政府的工作和服务如何,群众说了算。今年8月下旬,县作风办组织开展了“零障碍”半年社会评议工作。此次评议向基层群众“面对面”听取意见,各单位“背靠背”接受评议。同样,组织服务对象对服务单位进行测评,让110家参与绩效考评的单位感受到了来自“权威”对象的压力。
为了推动“零障碍”服务技能提高,该县通过开展“零障碍服务讲学堂”培训及技能比赛,23个窗口单位进行服务风采展示,14家单位参与岗位大比武,推进了机关干部职工作风能力双提升。(张波)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