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中风俗(二)

家乡区县: 新蔡县


敬酒人喝一杯酒后说“我(kuǎi)你一筐到某某那里看看”,意为 我“”着你的一个酒,“挑”着你的两个酒,你把我“”的和“挑”的酒喝完,把杯子与我一起交给某某,某某要喝四杯敬酒。
敬酒后,为烘托现场气氛,酒量大者也有以烟盒放置的三种不同高度为标准进行酒技表演的。酒杯需用透明的大玻璃杯,倒酒的多少以烟盒的“棱”——长度、“平”——宽度、“站”——高度为量化标准。先行者适情喝一个与烟盒或长、或宽、或高相当量的酒,在场的人都被要求如法炮制。有时,还要求隐蔽倒酒。操作者倒酒时,酒杯、酒瓶均要脱离自己的视线,如喝与烟盒“棱”着的尺寸一样量的酒时,酒的刻度大于或等于烟盒的长度,才算一个酒,小于烟盒的长度,喝了重倒。另外,酒客不能私下用手指插进酒杯里感知酒的高度,一经发现,无论杯中已经倒了多少酒,必须喝完重倒。
为让宾主尽快进入“忘我”状态,把酒席气氛一步步推向高潮,接下来还要进行“推酒”。主陪说“我喝几个,推一圈”,一桌的所有人都要依次喝同样数量的酒。推酒者根据情况,可正推或反推,可推一圈或连推数圈。新蔡还有“走酒”的风俗,“走酒”类似于“推酒”,又区别于“推酒”。 少数“走酒”人像“推酒”那样“走”一圈酒,更多的则是有针对性地把酒“走”给某个人,酒量小者常常会成为攻击的对象。“走酒”者说“我走几个酒给某某”,不需言传,场上的酒客都能意会而攻之。“推酒”、“走酒”后,相互间话语多了,笑声多了,距离也拉近了,意志薄弱者的心理防线也失守了。这时,主陪才适时“说话”——正式开始来枚。不论谁来枚,都要协商来啥枚、咋样来枚。
新蔡人喝酒时必来枚。来枚,是新蔡的饮酒文化积淀,它可以让酒的作用发挥极致,为酒席增趣添彩。来枚的规矩五花八门、别具一格,让不明就里的人眼花缭乱。
开始来枚时,双方要伸出拇指,同辈的喊“哥俩好”,差辈的喊“爷俩好”,而后双方还要轮番唱出“一心敬您”、“十年好运”、“实在实哩”、“再亲亲”等外交辞令以示尊重,直至双方约定“一枚好,二枚到”或“伸手到”,这种外交礼仪才算结束。
新蔡酒客来枚的形式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打通关。一般是主陪先挑头来枚,与酒席上的每个人一一交手。打关的顺序,可以正时针、逆时针,也可以“见缝插针”。打通关的规矩最多,持续时间也最长,最常用的方法有五种。一是“大压小”,也叫“哑巴枚”,又叫“压指儿”。五指从大压到小,小拇指又压大拇指,相邻的被压者为输。二是“响枚”。双方伸手指,所猜数字与双方所出手指数总和相同的一方胜,酒令有“空(或‘不出’)”、“一心敬你”、“哥(爷)俩好”、“三桃园”、“四季来财”、“六六大顺”、“七巧枚”、“八到后”、“九常有”、“全来到(或‘满’)”。三是“大西瓜小西瓜”。打关者说大西瓜,应关者双手比划小西瓜;打关者说小西瓜,应关者双手比划大西瓜,比错者输。四是“老虎杠子”。按照“杠子打老虎、老虎吃鸡、鸡吃虫、虫拱杠子”的顺序循环,被压制者喝酒。五是复合枚,即“一明一暗一老虎”。 共分三个层次:“一明”——响枚、“一暗” ——大压小、“一老虎” ——老虎杠子,每一个层次输者喝酒,重新交手时错出上一层次的枚也为输。
咋样打关规矩多。在酒场上,酒客们捍卫自身利益的“防火墙”,不是靠辈长、年长,而是要靠娴熟的枚法、灵活的战略战术和时来运转。为便于分出双方的输赢,来枚时酒的数量为单数,最低要来3杯酒,多者不限。打关者收酒的数量,单、双数不定,如“收里2”、“收里5”等,由双方商定。个别枚法失常者、轻敌者和新手,有时输了数十个酒才能勉强过关。打关者啥时间收够要收的酒数,啥时间才能与下一位应关者交手。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平枚不走”的规矩内容更丰富,显示了新蔡酒客较深的文化底蕴。两人输酒的数量一样时,叫“平枚”,剩下的一杯酒不来,把“平枚”的酒喝完斟满再来一盘叫“不走”。来枚者为显示男人的气量,大多自愿坚持“不走”。如双方不愿重来,也可以把最后一杯酒来完,决出胜负。这时是走还是不走,双方要果断决定,否则,剩下的一杯酒如被他人主动抢喝,打关者要重新来一盘。
新蔡酒客对枚法的称呼也极为别致。开始打关,称“上枚”。酒场上的常客,有的指法养成了固定的模式,常习惯出固定的几个数,为避免他人的指法与自己冲突,来枚者自己先喝一个酒,买断个别酒令,称“封枚”,如来枚者出“4、10枚”,他喝了“封枚”的酒后,“4”和“10”这两个数别人就不能再出,出者为输;请别人帮自己来枚,称“搬枚腿”;喊叫的酒令小于出的数,称“失枚”;来枚时两拳交替进行,称“梅花枚”;连续两次以上都出一样的枚,称“卧枚”;出拳时故意等别人出后再出或首次不出,称“闪枚”。

王丽(2014-11-0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