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暨,为国古越民族聚居地之一。
西施殿
西施殿(23张)
夏朝中期,夏帝少康封庶子无余于越,诸暨属越。(史传:禹至大越,上苗山大集诸侯,驻跸于此,爵有德、封有功,因定此境为“诸暨”,意即天下诸侯到达驻留议事之所。)
春秋时属越国,越王允常曾先后在境内埤中、大部、勾乘建都,子勾践迁都会稽(今绍兴)。故诸暨为越国古都早于绍兴,诸暨为都时,绍兴为诸暨属地。[1]
秦始皇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设会稽郡置诸暨县,历代未废。据《元和郡县志》:“县有暨浦,诸山,因以为名。”
诸暨市千柱屋风光
诸暨市千柱屋风光(22张)
西汉时,属扬州刺史部会稽郡。新莽时期,改名为疏虏。
东汉建武初,复原名。
东汉兴平二年(公元195年),分部分地入丰安、汉宁二县。
三国吴时,改汉宁为吴宁。
西晋属会稽郡。
东晋属会稽国。
南朝复属会稽郡。
隋文帝开皇中,属吴州。
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吴宁县废,原诸暨地复归诸暨。
隋大业,仍属会稽郡。
唐时,属会稽郡及越州。
高宗仪凤二年(公元677年),划诸暨、会稽部分地置永兴县。
西施故里
西施故里
武后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复分诸暨县之吴宁故地入东阳县。
光启三年(公元887年),诸暨改称暨阳。
五代属吴越国越州东府。
吴越王天宝三年(公元910年),复名诸暨。
宋初,属两浙东路越州。
南宋绍兴元年(公元1131年),属绍兴府。
孝宗乾道八年(公元1172年),分东北10乡置义安县,治今枫桥。
淳熙元年(公元1174年),废义安,其地复入诸暨。
元属江浙等处行中书省绍兴路。
成宗元贞元年(公元1295年),升为诸暨州。
1949年5月6日诸暨解放,至6月22日,诸暨属中共萧绍诸杭临时委员会管辖。6月归第十专署管辖。
其后,诸暨属绍兴专区。
1952年1月,绍兴专区撤销,直属浙江省。
1957年9月,划归宁波专区(驻地余姚)。
1964年9月,复属绍兴专区(驻地越城)。
1968年5月,属绍兴地区。
1983年7月起,属绍兴市。
1989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诸暨县,设立诸暨市,由绍兴市代管。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