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闹的元宵节

家乡区县: 滨州市沾化县

元宵节-即上元节。民间叫“正月十五”。主要的活动是灯展和烟花。从正月十四开始,连续三晚。儿童们先提灯照遍自己院子的角角落落(以为可照死毒虫),然后走上街巷,

成簇成群,忽集忽散。县境西部有放“铁窝头”的习惯。用生铁铸一空心窝头,尖上留一小孔,座部的针孔插一导火线,由底部装入花药,密闭压牢,点燃后从尖上的小孔喷放黄蓝色火花,持续良久。有的老年以棉油拌合糠皮,一堆堆放于村头路口点燃,曰“放路灯”。春节期间,各村都有扮玩艺的习惯。秧歌、旱船、高跷、龙灯、耍狮子、斗罗汉……千姿百态。元宵节村与村互与联欢,热闹非常。县城附近村庄,多到城内献艺。清末及民国时期,城内商家于各路口扎起过街灯棚,挂满各式彩灯,献艺队伍至此,则以爆竹拦截,敦请耍出套路,活动至深夜不停。日军侵占时,人心惶惶,灯会停止。解放后,农民情绪高涨,文娱活动异常活跃,不但恢复以前的所有玩艺,还增添“扭秧歌”、“小戏”等新形式新内容。1958年以后,文娱活动转入低潮。“文革”期间,一切传统文娱活动,都被视为“牛鬼蛇神”,不准演出。1980年后,不但传统文娱节目有所恢复,灯笼、焰花的式样也更加新颖。县城的彩灯几乎全部电气化,明暗闪烁,璀璨夺目。焰花更是绚丽多姿,有“仙女散花”、“金菊吐艳”、“孔雀开屏”等等,再加各地文娱队的献艺表演,热闹非凡。附近农民多来观光,较远者,有的驾拖拉机进城观赏。至于节日食俗,虽名元宵节,却无吃“元宵”的习惯,大都吃饺子,有的正月十五吃,大多是正月十六早晨吃。

渐知涧觉(2014-11-0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