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宫祖庵碑林,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随着重阳宫的颓败,宫内原存碑石长期露天散弃。1962年宫内碑石集中迁至原玉皇殿旧址,成为“祖庵碑林”。文革期间,1973年建房11间,对碑林加以保护。
重阳宫祖庵碑林现存碑石40余通。其中有31通为巨型元碑,多记述全真道祖师王重阳及北七真等道教人物的生平事迹,是碑石中最为著名者。如《全真教祖碑》、《重阳祖师仙迹记》、《十方重阳万寿宫记》等,为研究全真教历史的重要资料。碑石中还有吴道子戏笔、重阳画像碑、北七真画像碑,皆具极高的艺术价值。元代书法家商挺、杨奂、姚遂、宋勃、王磐、李道谦、孙德烃等撰之道行碑,为书法名碑;而赵孟頫所书《大元敕藏御服碑》、《孙真人道行碑》更为珍贵。31通元碑中,有5通是八思巴文、波斯文、汉文合刻碑,为元代皇帝圣旨碑。
钟楼
钟是道教宫观法物,是具有怡神除魔双重作用的法器。每天早晨斋课时撞钟十六响,以应十二律及四宫清声。经云:“晨钟暮鼓,以召百灵”。谓壮宫观之威仪,弘山陵之气象。复含钟警、鼓励之意。
太清院
重阳宫
重阳宫
常言道,仙凡有别。一道道牌坊,便是仙凡界线。一入“睹星门”牌坊,即为太清院,其院依山就势而建,更有奇秀十九峰遥拱于院前,质朴精巧,志趣天成。在中轴线上依次为灵官殿、三清殿、三皇殿、升仙台。西侧配殿为三官殿、慈航殿和三阳殿,其前配设鼓楼;东侧配殿为财神殿、天医殿和转运堂,其前配设钟楼。院前广场东侧之楼阁拟建醮坛,以作斋醮祭祷。太清院列位尊神,各司其职,护佑苍生,赐福解厄。晨钟暮鼓,道气长存。
月老祠
重阳宫
重阳宫
月老祠由鸿禧堂、三霄殿、法物流通处与桂竹小簃组成。三霄殿供奉“送子娘娘、催生娘娘、接生娘娘”。若能虔诚礼拜,将为你送来贵子,并保子女健康成长。鸿禧堂供奉可亲可敬的月下老人。在那美丽而浪漫的爱情故事里,月老手中的红线,便成了少男少女的希冀与期待。殿前有相思树,初恋情人及黄昏恋之老人用以寄托情思之红绫满树缠绕。月下老人就用这象征爱情的红绫(赤绳)暗系在男女双方的脚上,使夫妻情投意合,一线情牵。
文昌阁
文昌阁奉祀文昌(梓潼)帝君,为主宰人间功名、文运、禄位之神,多为读书人所崇祀。元仁宗延佑三年(1316)被加封为“辅文开化文昌司禄宏仁帝君”,在道教中享有崇高的地位。亦为民众中信仰最为广泛,影响最为深远的神祗之一。为求自己(或子女)文思日进,学业有成,仕途通达,前程无限,当来此虔诚礼拜。
两圣殿
奉祀孔子和朱熹。孔子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朱熹是南宋理学的代表人物,使儒家学说发扬光大,彰明于世。这两位圣贤不仅在国内,在世界上也有崇高的地位。
灵官殿
灵官王善为道教护法神将,镇守道观,主持人间善恶,专管天下不平之事,其地位相当于佛教中的韦陀。旁祀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象,亦为道教四大护法之神。
三清殿
重阳宫
重阳宫
“道”起自无元,生乎妙“一”,又化为三元、三气,再化为三位至高无上的尊神,—— “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即所谓“一气化三清”,是道教中统领群仙、地位最高的尊神。旁列元始天尊十二大弟子,周饰壁画,风格朴实。
三皇殿
三皇殿奉祀上古之时,中华民族三位祖先,中间供伏羲先帝修文,左供神农炎帝治稼,右供轩辕黄帝崇武。伏羲氏教民渔猎畜牧;炎帝神农氏教民农耕,;轩辕黄帝奠基华夏文明,被尊为“人文初祖”和“大道之源”。
三官殿
三官是道教最早敬奉的神灵,亦称“三官大帝”。三官的信仰渊源于古代先民对天、地、水的崇拜。上元天官赐福降祥,中元地官赦除罪孽,下元水官消解灾厄。现多以尧为天官,舜为地官,禹为水官。
桂竹居
桂竹居为重阳宫附属的旅游特色餐馆,因位于“桂竹洞天”入口处而命名。桂竹居主营农家“土”菜系列,如现抓溪鱼、放养竹鸡、自磨豆腐、自酿米酒、自种时蔬等,追求环保,远离污染;使食客在品尝美味的同时产生放牧心灵,回归自然的美感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