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寨民俗文化
八大角秧歌 八大角秧歌分布和流传于五寨县李家坪、梁家坪、砚城镇一带,始传于元朝末年。秧歌以舞、踢、说、唱的形式,真实地反映了晋北人民淳朴、豪迈、忠厚、执着的个性,真实地反映了古代农牧民对艺术的追求,对美好未来的渴望,以表演形式特别而著称,为五寨县一年一度春节、元宵节闹红火的主要文艺表演形式。每年春节、元宵节期间村村相互拜年,在乡镇所在地会班表演,元宵节还要到县城会班表演。现在亟需对该民俗文化进行抢救保护和整合加工,对五寨县文化旅游有一定前景;亦可着意打造作为晋北艺术品牌推向市场。
踢鼓子秧歌 五寨踢鼓子秧歌又叫硬架子秧歌,流传于宋朝末年。宋代梁山好汉忠勇善战,威武不屈,在民间传为佳话。踢鼓子秧歌就是人们因向往忠勇之士而编排的一种文艺表演形式。秧歌的扭、舞动作与戏曲架式相近,所以民间亦有戏架子秧歌之称。男角气宇轩昂,女角婀娜多姿。官生长袍羽扇,风度文雅;老生手拄长棍,老态龙钟。一般舞一段,歌一段。舞蹈剧烈,运动量极大;歌词通俗优美,表现风土人情,颇具地方特色,为五寨县过去春节、元宵节闹红火的主要文艺表演形式之一。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