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菜焖肉”据传系明代徐文长所首创。徐文长虽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但晚年却潦倒不堪。当时,山阴城内大乘弄口新开一肉铺,请徐文长书写招牌,招牌写好后,店主便以一方五花猪肉相酬。徐文长正数月不知肉味,十分高兴,急忙回家烧煮,可惜身无分文,无法买盐购酱。想起床头甏内尚存一些干菜,便用干菜蒸煮,不料其味甚佳,从此,便在民间传了开来。干菜焖肉讲究焖烧入味,蒸制酥糯,以味取胜。香酥绵糯、油润不腻,色泽枣红、咸鲜甘美,颇有田园风味。
属绍兴菜系,有滋阴调理的功效。口味:咸甜
猪肉枣红、干菜油黑,鲜香油润,酥糯不腻,咸鲜中略带甜味。猪肋条肉(五花肉):猪肉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和必需的脂肪酸,并提供血红素(有机铁)和促进铁吸收的半胱氨酸,能改善缺铁性贫血;具有补肾养血,滋阴润燥的功效;但由于猪肉中胆固醇含量偏高,故肥胖人群及血脂较高者不宜多食。
马剑馒头,以其出自浙江诸暨市马剑而名。现正宗的马剑馒头,只产于马剑镇上人家,其他地方所制,皆不得其味。
马剑馒头,以面粉为主要材料,以酒酿发酵,没有任何的食品添加剂。馒头色泽亮丽,但不是像劣质的馒头暗淡无光,或色泽过于亮丽。其形丰满,入口香醇。
如果想吃到真正的马剑馒头,以为到马剑走一趟为宜。以便领略马剑山水田园风光,一边享用马剑馒头的诱人品味,再泡上一杯马剑香茗,约四五好友,叙述畅谈,不乏为人生一大享受!
年糕,放进嘴里,软软的,粘粘的,虽然有点淡,但有一种独特的清凉味;青菜呢,脆脆的,有点黏,却带着一丝甜甜的味儿。
清明果,果形似饺子,外皮用鼠鞠草做成。鼠鞠草即清明草,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开黄色小花,叶小形如菊科植物,生得一篷篷,一簇簇的。清明果是在清明前后制作的一种食物,据说是用来祭奠先人的。清明前后是采摘清明草的好季节。绵软的淡粉团在手里捏揉,隐隐有清香气。性平和,有化痰、止咳、降压、去风功效。
“臭豆腐” 其名虽俗气、外陋内秀、平中见奇、源远流长,却是一种极具特色的休闲风味,古老而传统,一经品味,常令人欲罢不能,一尝为快。在中国以及世界各地的制作方式和食用方式均存在地区上的差异。
诸暨人吃臭豆腐喜欢豆瓣酱,味道鲜美。
诸暨有个习俗,过年要吃“团圆果”,寓意团团圆圆的意思。
每逢过年,每家每户都是要“做果”的。把糯米和晚米以2:1的比例掺合黏成粉,这个比例不能多也不能少,糯米太多,则太粘糊,蒸的时候容易粘锅,吃的时候也容易粘舌头;晚米太多,则粘性不够,口感不好蒸熟晾凉后还容易开裂。
春节“做果”是不能白色的,在坊间白色总是代表不好的含义,要加入“青”,青又叫艾草。过年前几个月早早地去田边地头采了来用石灰腌过,洗干净后捣成糊状,揉入米粉团里就可以了。所以,“果”是绿色的。
“果”的馅有很多种,甜的有豆沙馅、红豆馅、芝麻白糖馅等等,咸的就更丰富了,不管是用什么做咸馅,总是有肉的,吃起来那叫一个香。
背鳍和胸鳍有发达的硬刺,不敢去抓它,一不小心就会划破手的、吃的时候也得小心被刺呛到
含有多种不饱和脂肪酸,可减少胆固醇在血管壁的沉积,促进血液循环,起到预防高血压及心脏病的作用。还含有丰富的多种微量矿物质,尤以钙、磷含量高,能预防小儿佝偻病及老人骨疏松与骨折。
菜蒸或是放汤都很鲜,都不用加味精了。
西施豆腐为浙江诸暨的传统风味名菜,无论是起屋造宅、逢年过节,还是婚嫁、寿诞、喜庆、丧宴,每每成为席上头道菜肴。相传,乾隆皇帝游江南时,与宠臣刘墉一起微服私访来到诸暨,两人尽心游阮,信步来到苎萝山脚小村,只见农舍已炊烟袅袅,方觉肚中饥饿,在一农家用餐,享用“西施豆腐”后,不禁击桌连声称妙,闻其菜名,“好一个西施豆腐”,脱口而赞。
“西施豆腐”因豆腐雪白细嫩,配料高档,加清汤而烩,汤宽汁厚、滑润鲜嫩、色泽艳丽。西施豆腐是一种羹汤,是豆腐为主要原料制作的食品,在诸暨一带比较流行,而且很有些历史。诸暨是西施的故乡,因此在这种美食前冠以西施的名字,当地人也称之为荤豆腐。
制作西施豆腐原料质量是关键,其次是勾芡,太稀成汤,太稠也失去味道。
一般到了过年才会去买,在春节期间招待客人、比山核桃好吃哦~
香榧又名榧树、玉榧、野杉子,为红豆杉科,榧属常绿乔木。是世界上稀有的经济树种
香榧树主要生长在我国长江以南的浙江、安徽、福建、江苏、贵州、湖南、江西等省,其中以浙江的枫桥香榧最负盛名。香榧果食用营养价值很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多种微量元素。
香榧除了加工成干果作为美味食品外,还是名贵的中药材。香榧子性味甘平,入药具有杀虫、消积、润燥的功效。现代医学临床证实,香榧对驱除蛲虫效果显著,对治疗痔疮、小儿遗尿症也有一定的裨益。
香榧树干高大,挺拔直立,侧枝发达,树姿优美,枝叶葱绿,四季常青,细叶婆娑,对烟尘的抗性较强,又很少被病虫害侵染,非常富有观赏价值,是优良的园林和庭院绿化树种。
时候经常吃的三鲜里就有这个、 好久没吃了呢
猪肉蛋卷属于精品主食,主要原料是猪肉、鸡蛋,口味是香,工艺是蒸,难度属于中级,但怎么做家猪肉蛋卷最好吃,主要看自己的口味习惯进行细节调整,让自己跟着感觉来做这道猪肉蛋卷吧。
诸暨市次坞镇传统风味小吃――“次坞打面”与“草塔羊肉”、“安华牛淘汤”等齐名,并称为诸暨“十大传统风味美食”。
曾几何时,“次坞打面”亮相诸暨城区,以本土特色独树一帜,“打败”了兴旺一时的外来兰州拉面、山西刀削面、上海阳春面等面食小吃,在诸暨小吃市场独占鳌头,成为一道独特的美食风景……
据说,一个人的饮食爱好,在五岁前后就定型了。诸暨许多人从小爱吃手工打面。很多人少小离家,但这种美食情结几十年后依然萦绕在心头,挥之不去。
于是,乡镇潮人休假从几十里外驾车来城里寻打面馆者有之;城市白领平时呼朋唤友相约打面馆的有之;诸暨人去外地后日思梦想,在网上大谈家乡打面美味,回诸后特别作一番品尝,聊以慰藉思乡之心者有之;到外地开个打面店,红红火火经营,后来名闻遐迩的有之……
是诸暨人对手工打面的美食情结,让次坞人瞄准面食的潜在发展空间?还是林林总总的次坞打面馆,吸引食客“闻香下马,知味停车”?如今诸暨城区的次坞打面,不是“雨后春笋”,也有“陌上面似锦”之味。
绍兴红心李栽培历史悠久,其中以诸暨为最,故称诸暨红心李。其果实经加工后被视为珍品。历史上诸暨栽李颇有名气,栽培品种很多。南宋《嘉泰会稽志》记载:“有蜡李、麦熟李、迎瓜李、皱李、白淡李、紫末李”。明《万历绍兴府志》载:“诸暨有井享李。”清《国朝三修诸暨县志》注,“邑产黄蜡李、夫人李、紫未李最多。”红心李在诸暨的栽培史,据浙江农业大学教科书记载:舟山金塘李已有一百多年的栽培历史,它是诸暨红心李引种而变异。诸暨红心李几乎在全省各县均有栽培。仅东阳市在1964年引种10万株,现已年产李果二三干吨。诸暨红心李种苗还销往江西、福建、湖南、湖北等省。
诸暨市历史上红心李鲜果最高产量为1977年,总产越过7500吨,栽种面积为5000余亩。但是前几年由于各种原因,红心李面积减少,产量下降,1985年面积减少到2261亩。1986年开始有所回升,1987年面积扩大到3976亩。目前,全市诸暨红心李栽培面积有7500余亩,丰产年总产量可达375吨。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