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秀夫生于端平三年(1236年),卒于祥兴二年(1279年),字君实,出生于楚州盐城(今江苏建湖),是《陆氏宗谱龙冈支谱》中的第55代。三岁随同父母迁居江南京口(今江苏镇江)。他自幼聪明超群,在村塾就读,常为塾师称道:“这百余蒙童之中,独有秀夫为非凡儿。”稍长,喜读爱国为民书卷,才思日渐敏捷,七岁便能诗文:十九岁时考取进士,与留下传世警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同榜。当时镇守淮南的制置使李庭芝,以网罗人才著称,他得知秀夫年轻有为,便礼聘到他的幕府任职。而淮南是当时天下贤能之士聚集的地方,有“小朝廷”之称,所以陆秀夫在此处可谓如鱼得水。
陆秀夫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爱国者,他受命于危难之际,殚精竭虑,颠沛流离,试图力挽狂澜,维护大宋江山,可是,腐败的南宋王朝又岂是个人的力量能挽救得了的呢?他最终以自己的忠节之举报效了国家。他的努力虽未能重扶正倾之宋室,但其忠心报国的爱国精神可歌可泣。
尽管在元朝的高压政治下,中原和南国人民敢怒不敢言,心里却时刻思念着陆秀夫,每当看到或想到厓山,都情不自禁地默诵“大宋左丞相陆秀夫殉难于此”。没过多久,石壁上出现了一首诗:“沧海有幸留忠骨,顽石无辜记汉奸。功罪昔年曾倒置,是非终究在人间。”元朝灭亡以后,人们为了表达前辈和自己的心愿,怒不可遏地将当年颂扬张弘范的刻字铲掉,改镌“宋少帝与丞相陆秀夫殉国于此”,用以永远纪念这位临难受命,壮烈殉节的名臣。这就是有名的“功罪石”的来历。今广东省江门市的新会有纪念陆秀夫负幼帝跳海悲剧的宋少帝陵、三杰祠等。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