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山原山泰山行宫

家乡区县: 淄博市博山区

      原山泰山行宫位于博山城区西南的凤凰山巅,座落在凤凰山峰顶东侧,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行宫始建于1602年(明万历三十年),又名碧霞元君行宫,占地6000平方米,为三进院落,建有石坊、山门、正配殿、阁、厢、厅、钟楼等48间,红墙碧瓦,飞檐走兽,气势磅礴、规模宏伟,是淄博最大的高山建筑群。旧时,“岱北人民有香愿不能至岱者,多在此酬祝”。现存建筑和布局均系明清风格。现为颜山公园名胜之一。

      凤凰山紧靠博城西南,蜂回翔折如凤凰之矫翼而得名。属原山之东支。山高海拔420米。孝水出其南麓,北麓名夕阳坡,东麓名卧龙坡。山呈西北走势,西接禹峰,孝水东绕,南望瓮口道,北瞰博山城。
      据《续修博山县志》:“凤凰山,县西南三里,原山之支东出,峰回翔折如风凰之矫翼,故名。陇水(孝水)出其南麓,上有长城遗址。北麓名夕阳坡,东麓名卧龙坡,山巅俗名小顶。”因凤岭之巅修建一座庙宇——原山泰山行宫(碧霞元君行宫),旧时岱北人民有香愿不能至岱者,多在此酬祝,五岳之尊的泰山之太平顶建有泰山玉女碧霞元君的殿宇,人们呼“大顶”,故凤凰山也有“小顶”之称。
      原山泰山行宫始建于明万历三十年(公元1602年),清代、民国曾多次重修。三进院落,有石坊、山门、正殿、配殿及钟鼓楼等建筑48间,占地十余亩。文革期间全部被毁。1984年博山区人民政府拨专款进行修复,翌年4月竣工。

      原山泰山行宫始建于明朝,清代、民国期间曾多次重修。该庙宇为三进院落,坐落在凤凰山峰顶东侧,有石坊、山门、正殿、配殿及宫厅、钟鼓楼等共48间,占地十余亩,是淄博市最大的高山古代建筑群体。此庙宇几度遭劫。第三院建国前即毁于火灾;十年浩劫中,该庙破坏最为惨剧,颓垣残壁,榛莽丛生,满目凄凉,几成狸獾出没之地。1984年7月博山区人民政府拨款进行全面修复,翌年四月竣工,恢复原貌。同年五月一日,这座碧瓦红墙掩映于一片苍翠之中的古刹,以崭新的面貌展现在中外游人面前。
      行宫山门座北向南,面阔三间,六扇朱门并列,进深一间,描金绘彩,单檐琉璃瓦。檐下有浮雕石廊柱四条。山门里侧东山墙上嵌有明末大司马、镇人张晓所书修建碧霞行宫庙碑记。山门前露台上建有四柱一层式石碑坊一座,婷婷玉立,古朴大方,坊额南刻“接望岩岩”,北镌“灵钟东长”,与山东省著名风景区灵岩寺的石坊形同姊妹。
      行宫一进院落面积最大。进山门,东西两厢各建官厅三楹,拾级而上,迎面即北大殿,是碧霞元君行官的主体建筑。北殿面阔一间,进深一间,单檐前出厦,上复琉璃瓦,明廊下有四根浮雕云龙石廊柱承托。石质优良,雕工精湛。殷内祀碧霞元君。大殿左右钟鼓楼对峙,东西配殿各三间,分别为眼光殿、送子殿。院内古柏森森,据说有两株是唐柏,使大殿更加显得庄严肃穆。
      中院主体建筑为观音殿。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单檐,规制比前院正殿为逊。东西也各有配殿三间。
      后院有玉皇殿,规制结构可与碧霞元君殿相媲美,与其不同处唯有玉皇殿明廊东西壁间各嵌石刻一方,石刻图象描绘了佛门暮鼓晨钟参禅拜佛故事,十分精致。殿前有一字影壁一座,须弥座,壁柱青砖砌成,四角敷以三角形浮雕云龙石,中间缀以菱形石,上刻一大“佛”字。东西配殿各三间,分别为三圣祠和八仙堂。行官的整个建筑结构严谨,布局对称,石坊、山门和三座正殿布局在一条中轴线上,充分显示出古代劳动人民精湛的建筑技艺。

梁颖(2014-11-0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