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民俗

家乡区县: 许昌县

 

民 俗

节日时令、婚筵喜庆、婚姻家庭等传统礼俗在沿袭过去的基础上,不断扬弃,现代礼俗——纪念、庆典活动形成潮流,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观念。90年代后期,过“洋节”在城镇人们的生活中也渐成时尚。

礼 俗

许昌县内婚丧喜庆礼俗主要指“红白喜事”。婚嫁、寿诞等为“红喜事”,丧葬为“白喜事”。期间,又陆续兴起名目繁多的喜事,如新屋落成、迁居、小孩满月、参军、升学以及工作调动、开业等,均要摆酒席庆贺一番,亲朋好友都要到场表示情谊。人们称之为“随份子”。

百姓对这些人情酒宴有苦难言,用于这些人情往来的支出,农村一般每户一年支出几百上千元,城镇则数千元。

外,还增加了席梦思床、衣柜、梳妆台、沙发等,开销需一、两万元。在城市,除了有一套住房外,还需置办比较高档的家具及彩电、冰箱、洗衣机、消毒柜等,开支约几万元。结婚普遍要办婚筵,招待亲朋好友。少则十几桌,多则百十桌,每桌开支在200-300元。在迎亲方式上,农村由过去肩挑、人抬改为汽车迎送;城市更讲排场,多为彩车迎亲,少则二、三辆,多则七、八辆不等,花费更是惊人。拍摄结婚彩照已成为时尚。有的新婚男女花几千元拍摄结婚照,悬挂在客厅和洞房,留下永久的纪念。但也有部分青年男女,他们相亲相爱,登记结婚,不赶时髦,不讲排场,勤俭办喜事。

【寿诞】一般逢花甲、古稀之年举办,多数为家宴,部分城镇居民则在宾馆、酒店设宴。子女为父母祝寿,除设宴招待亲朋好友外,有的还在电视台点播歌曲、戏曲等以示祝福。

【丧葬】在80年代中后期及90年代中前期,丧葬铺张之风盛行,一般丧葬均要“闹丧”。之初,“闹丧”还沿袭旧社会那一套,进而发展为唢呐、洋鼓洋号、管弦乐队及音响等,既演奏老调戏曲又演奏流行歌曲。从2000年4月1日起,许昌县被划入殡葬火化区,由土葬改为火葬。殡葬改革以来,大操大办现象收敛许多。

进入90年代后期,在城镇过“洋节”也渐成时尚。如“情人节”、“圣诞节”等。为了促销商品,经过个别商家的炒作,把“节日”气氛营造得十分浓厚。

萌萌哒星星(2014-11-0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