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大学之后,老师对我们来说更像是某门课程的存在,譬如经常听到同学说“计算机老师留作业了吗?”“你知道吗?管理学老师好厉害哦!美国读的博士,刚刚留学回来呢!”“你觉得宏观经济学老师讲的好吗?我怎么觉着她讲的很专业,可为啥我还是听不懂呢?”.......大学教学形式及课程安排的特点决定了我们和大多数老师接触了解的时间只有上课短短的45分钟,可能一学期下来,和老师只见过几次面,老师不认得我们,而我们可能也不大记得老师姓啥叫啥,于是**课老师成了我们记忆某位老师的特殊方式.
尽管如此,不代表我们对老师的感情是冷淡的陌生的,就拿我来说吧,在每节课45分钟的时间里,我除了接受他们传递的知识,也在发现着他们各自独特的性格特点和人格魅力,现在想来我真的遇到了这麽多优秀又可爱的老师们......
先来说说这位老师吧,他——教我们的课程最多,陪我们的时间最长,从电子商务概论、电子商务实验到网络营销,从大一到到三,不得不说,他是我们最熟悉的老师——张晓东老师。张老师四五十岁的样子,瘦瘦的,有时候看起来有些疲惫,可是上起课来他立马精神昂扬,思路清晰,语速飞快,似乎要讲什么早就印在心里。老师不仅在电子商务方面知识丰富,对于历史也颇有研究,有趣的是他能将电子商务与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联系在一起,常常给我一种”我上的是电子商务课还是历史课的“恍惚感,嘿嘿,不过真的挺有趣,也挺涨知识的.....
然后来说说我们年轻又有实力的美女老师,她呀有一个特别具有”穿越感“的名字——杜晓曦,有木有?有木有?都说人如其名,杜老师真的像她的名字一样,温婉、恬静、爱笑又害羞。第一次在课堂上跟她见面,觉得她好年轻哦,比我们大不了几岁的样子,张口说话声音特别好听,温柔又甜美,本来想听她多跟我们唠唠别的,没想到简单两句自我介绍就马上进入到上课模式了。后来,我发现晓曦老师真的是个为我们着想及其负责的好老师呀,每节课基本上不跟我们讲废话(总是迅速进入课程学习中),不浪费我们宝贵的上课时间。可是,晓曦老师呀,你知道吗?我们其实多么希望你能跟我们唠上那么一两句啊,多些交流多些互动不是?
还有一位有特点的老师,之所以说他有特点,是因为他特别能唠。可能有人会说,这有啥特别的,会唠能唠的人多了。是啊,可是不瞎唠,能唠出知识,能唠出感悟就不简单了。这位老师姓张,叫张洪培,是我们市场营销学老师。张老师特别爱玩自行车,有一群亲如一家的同学,经常给一些企业做些培训,于是他跟我们唠的东西大多与这些相关。他讲自己选购自行车的经历告诉我们消费者购买决策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讲同学聚餐喝酒的不同告诉我们市场细分的重要性,讲在内蒙几个月的考察调研的经验告诉我们如何开展好营销调研工作......张老师的课总是丰富有趣的,因为有故事,有知识....这不耳边仿佛传来了他浑厚的男低音,用夹杂着郑州方言的普通话又跟我们唠起来喽!
......
看看我们这些老师多可爱呀!有没有喜欢上他们呢?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