蓟县土特产是由于蓟县地质条件复杂,种类各异的自然条件,成就了许多独具一格的土特产。如盘山磨盘柿、天津蓟县板栗、别山三间房金丝小枣等。
蓟县土特产
蓟县土特产形成与水土有关,这是多数人的认识和自然的联想。但若细究其中的原因,则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说清楚。科学家告诉我们,土特产决定于特定的地质背景。蓟县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基础好。土地类型多,土质肥沃;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降水较多,水资源丰富,为农、林牧、副、渔业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也就形成了许多独具一格的土特产。
蓟县地处燕山南缘,土地类型多种多样。由北向南可分为中山、低山、丘陵、平原、洼地。各类型土地上发育着棕壤、潮土、褐土、水稻土等四个土类,11个亚类。因此使得蓟县土地类型多种多样。根据土地类型划分成果可知,蓟县共有土地类型63种。多种多样的土地类型为多种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棕壤、水稻土分布面积广,而褐土、潮土分布面积小,且土质适中,含有机质多、肥力较高。根据适宜性评价深山区坡地土层薄和少量土地碱化外,一般无盐碱化的威胁,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1]
蓟县地区土地差异明显。蓟县南部虽然只有55.05km,但由于地形变化,使热量分布存在着地区差异。根据蓟县农业气候分区资料,蓟县≥10℃年积温、无霜期等由北向南呈“低—高—低”分布,加之降雨量和土壤类型的变化,使土地利用条件呈明显带状分布。
蓟县有着优越的气候条件。一是丰富的水资源。蓟县年均降水量为697mm,地表汇集大量径流,总量达10.58亿m3,地下水储量达到1.8亿m3,而且水质好,容易开采。二是光照充足。日照时数22546小时。全年光辐射量达125千卡/cm2,在作物生长季4—10月光能辐射量可达89.12/cm2。三是年平均气温为11.5℃,≥0℃的活动积温4580.8℃,≥10℃活动积温4153.6℃。平原地势大致自北向南呈低—高—低分布。平原地区积温量大。而且高温与多雨季节同期,无霜期195天,因之蓟县境内适宜多种作物栽培,并成就了许多独特的品味。
土特产指某地特有的或特别著名的产品。广义的土特产,不仅包含着农林特产,而且也将矿物产品、纺织品、工艺品等包括进去,一般而言,土特产是指来源于特定区域、品质优异的农林产品或加工产品,土特产可以是直接采收的原料,也可以经特殊工艺加工的制品,无论是原料还是制品,其品质与同类产品相比,应该是特优的或有特色的。
土特产,是土产和特产的并称。在我国,土产一般指各地的农副业产品和部分手工业产品,如松香﹑毛竹﹑栲胶﹑陶瓷器﹑丝织品﹑花边﹑水果等。特产指各地土产中具有独特品质﹑风格或技艺的产品,如杭州的织锦﹑景德镇的瓷器﹑宜兴的陶器﹑绍兴的黄酒﹑南丰的蜜橘﹑三清山山茶油﹑汕头的抽纱等。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