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河蟹产于树勋、余东、万年交界处的三星河内,是海门的名特产品。它的扬名据说与清代海门厅同知李逢春推荐为贡品有关。事情得从海门成陆说起。海门自唐代中期就形成了白水荡(浅海)和沼泽地,有大量的鹿、獐等动物就生活于沼泽地中。唐代末期形成东布洲后,依然有大片的白水荡和沼泽地的存在,成为鹿和獐等动物的活动天地。自宋代以来海门向皇上进贡的贡品中就有鹿和獐。但随着沙洲的涨接,沼泽地的面积逐渐缩小,鹿和獐也不断减少,明中期以后,大片土地坍塌,大片白水荡和沼泽地淹没,进一步缩小了鹿、獐的生存空间,但朝廷分配给海门的贡品任务中,仍然有鹿和獐。据《明嘉靖海门县志》记载,明嘉靖年间的“岁进”中有:活鹿一只,活獐二只;“岁办”中有:鹿皮五张,獐皮一百六十张。清中期以后尽管海门又涨出新的陆地,但鹿和獐等动物迁徙后就没有再回海门来。可自从海门重新设厅后按照旧海门的进贡任务,仍需向朝庭进贡鹿和獐,如交不出鹿和獐就折合“银两充贡”,大大加重了老百姓的负担,历任海门厅同知又不敢违抗。李逢春到任后经过调查,确信海门已无鹿、獐所产,因此决定向上反映,减免此项贡品。但由于此项贡品地方各级官员无权废止,李逢春作为同知官,无权直接向皇上反映,因此他想委托一个人向皇上禀明此事。
李逢春笑着说:“此蟹产于海门的三星河内,故称三星河蟹。其味道特别鲜美,世上可能再没有比这种蟹更美的美食了,做臣子的有责任把他推荐给皇上享用。所以依小弟看来,大人这梦正是圣人指点迷经:一来为胡大人进见皇上的礼品指明了方向;二来也是海门百姓之福气,你可以在皇上面前借机推荐此蟹为贡品,而说明海门鹿、獐已迁徙他处的实情。”是年起,朝廷准予胡长龄奏请,把三星河蟹列为贡品,并正式免去海门的鹿、獐贡品。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