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00多年前,有曾、谢等姓在此定居。后郑姓从五华县迁入,他姓迁走。相传,村旁山坑有形似鲤鱼、狮头的奇石,取名奇坑。因客家话“奇”与“葵”谐音,故称今名。
郑氏源于春秋郑国国君郑桓公姬友。郑国今在河南新郑、荥阳、开封一带。所以郑姓人家的大门后匾上常常可以见到有“荥阳旧家”,或“荥水衍派”之类的字样,以示其祖先发源之地。
郑姓,源远流长。宋宁宗嘉泰三年,癸亥科(1203),郑念二,又名浩源、碧泉、忠定,时年十六岁,中进士,二十四岁官拜明殿大学士、太子辅之职(一品官衔)后因受权奸所害,被贬于江西永定、上杭,自此,郑念二就在江西永定创祖,立为第一世祖。
明嘉靖三年(1524)郑氏德兴、德轩二公,因避战乱从江西永定迁至普宁市泥沟,定居于村里潭墘,后岭两处。后来德兴公部分子孙迁移至普宁市市高埔葵坑定居,派下子孙现有人口约3~40000人(现居葵坑村、龙掘村、梅树下村、华寮村及陆丰、番禺等地。后潭墘郑氏子孙又相继迁移外地,现住人口仅有几十人。
以德兴公为开基派郑氏字辈:
钱妣发祥甚攸长,宗家之秀奕世昌。
伯仲慈和敦礼义,兰桂廷英立纲常。
通德风规千载咏,崇公家训万年香。
子孙振起明庭上,文武经邦有荥阳。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